如今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已经是一种常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业或者靠双一流+热门专业优势,或者靠运气,毕竟大环境尴尬的情况下,没那么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很正常。
因此很多人对于2020年代,农村青年读大学是否有意义有了争议——有人认为毕竟那么多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因此继续读意义有限。也有人认为毕竟“高考改变命运”,因此哪怕高考成绩250,也得继续读。
其实个人觉得,农村青年读大学的意义还是有的,不过,建议不要期望太大。
1、上大学的本质
很多人把当代的高考类比古代的科举,把读大学也视为金榜题名。但这种类比根本是错误的。因为古代的科举,是选拔精英的考试,科举胜利的人可以成为朝廷的官员,进入仕途——如今即便是清华博士出身的选调生,级别起步也就正科级,而且多数属于虚职。性价比远不如科举。
其实当代的大学教育本身属于职业教育,或者说高级职业教育。因此对于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来说,走学历赛代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农村青年读大学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可并非幻想成为精英,而是具备进城打工的能力——这才是上大学的本质。
2、农二代为啥读大学
不可否认,不论是1990年代还是2020年代,农村的青年想要有较为丰厚的资金收入,进城打工是不二首选——虽然有部分个例认为务农也能发家,但毕竟比例不大,不然也不至于有那么多农二代选择进城当农民工了。
不过,农民工进城找工作和村里务农不一样。城里不是农民工的熟人社会,因此农村群体进城打工,不外乎两个途径:一个是投靠熟人,或者跟着村里可以找到工作的群体出去一起务工。另一个就是读个大学,然后有了文凭(打工的资格,凭证以后),出去求职。
如今2020年代,对于当下的农村青年来说,主体部分是00后群体。00后对于当农民工当然是不愿意的,但是想要离开村子进城打工,也得“凭票”进城,而这个票,就是大学文凭。
因此小编觉得,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读大学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实本来大学就是职业教育,对大学教育自视甚高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读大学的话,可能连打工的资格都没有。这才是农村青年读大学的真相。
当然,本文的视角是基于千千万万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大学生,而这部分群体的特点就是普通,或者说平庸。很多人喜欢用农村学霸干大事业的个例来抬杠,个人觉得,这些个例没什么说服力可言。毕竟,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精英永远都是少数。平庸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因此身为一个普通人,有一个很普通的文凭,就幻想成为精英,这种想法就是很典型的妄念,不切实际。
甘于平凡,其实未必是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