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之后,必有回响,回响之后,必有灵魂的悸动与增生。与倾听相关的是回响,对世界倾听,对他人倾听之后,是否有回响,以及如何回响,也影响到了一个人精神生活的状态与品质。教育也是有回响的,回响的方式与特性,影响到了教育的品性。好教育,是有回响的教育,回响之声越清澈,越绵长,越有力量,就越是好教育。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倾听能力,同时,还要培育人的回响的能力。
一一一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
11月17日,庄浪县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研讨暨“新华杯”师生征文比赛表彰活动。在笔者专题讲座《指向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之前,聆听了市儿童阅读推广研究会成员、平凉铁路中学张耀红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亮点纷呈,印象深刻,值得分享。
研讨活动结束后,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新华杯”征文比赛表彰会议,为90名“新华杯”征文获奖学生、30名获奖教师、50名优秀指导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县新华书店为“新华杯”征文比赛获奖师生捐赠了图书作为奖品。
教学设计
一、读美文,觅美食
1.速读课文,概括出每篇文章里的美食,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跟大家分享。
2.作家笔下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却是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食物。作家是怎么把它们写得如此诱人的?赏析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
3.四篇文章同样将美食写得雅俗共赏,唇齿留香,但是写作风格却完全不同。下面三种风格分别对应哪位作家的作品?用文中的语言验证你的判断。
二、品美食,悟深情
作家笔下的美食,不仅“味”,还有“情”,才会更加让人唇齿留香。找出四篇文章最饱含深情的句子,说说分别是怎样“情”。
三、表美意,颂家乡
1.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说说它的制作或者食用方法以及包含的文化内涵。
2.用你擅长的语言风格写出一种家乡美食,表达出你的感情。
教学特点
一是精彩的问题导入。开门见山的问题:初到一所城市,你最想看的是什么?
二是恰当的读书片段场景。汪曾祺《做饭》中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
三是简洁的语言。在整个课堂中,张老师除情境设问和对学生评价之外,几乎没有没有多余的话语,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阅读和交流。再看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更能印证她的惜字如金的语言风格,一节课4篇课文、11张课件、3个环节。
四是鲜明的主题组合。《昆明的雨》的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和火炭般的杨梅,指向最美人情;《端午的鸭蛋》的十二红和咸鸭蛋指向浓浓乡情;《关中味》的油泼辣子彪彪面,指向深深爱国情;《冬天》小洋锅白煮豆腐,指向拳拳父子情。作家笔下的美食,不仅“味”,还有“情”,才会更加让人唇齿留香。
五是接地气的生活味。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写美文,颂家乡。设计了一个情景,老师从崆峒区到庄浪上课,我们那里得学生和老师都想知道庄浪的好吃的。设置问题是: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能用你擅长的语言风格写出一种家乡美食和表达出你的感情吗?此时,从学生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庄浪暖锅、庄浪粉条、庄浪大馍馍…….从学生的笔下我们知道了孩子对庄浪的深情厚意,从学生脸上的微笑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可爱、生动和满满的幸福。
六是巧妙的“双线”组合。张老师本节课遵循"聚焦语文要素,紧扣人文主题"这一理念,关注学生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部编版语文教材经过了科学的设计,为语文教材提供了珍贵的教学资源,采取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每个单元都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统一,融合了起来,既关注语文工具性的凸显,也关注语文人文性要素的表现。
教学评价
张老师的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速度、精读、跳读、朗读等阅读方法综合应用,便于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创造性阅读,导而弗牵,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定位准确,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了指向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教师简介
张耀红,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省首批“金钥匙”导师团导师,平凉市首批“基础教育培训师”,平凉市初中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崆峒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现任平凉铁中语文教师。平凉市首届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并多次参加省课堂教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所带班级连续多年获得崆峒区中考语文成绩第一名。十多年来一直承担崆峒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中考语文备考等专题讲座,多次获得崆峒区模范班主任、崆峒区优秀教师、平凉市优秀教师、平凉市十佳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研究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群文阅读好课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员郭蕾老师,给出了“群文好课”的评价:
第一,是议题设置。好的群文阅读课,其议题设置应该满足三个取向:一是议题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有思考价值和探索空间;二是议题具有统整性,能有效联结文本,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的特点;三是议题具有驱动性,以议题或任务推动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第二,是文本运用,文本运用的要点同样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本选择与运用能充分融载议题,对议题具有阐发价值。
2.能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关联点,文本运用结构化,有助于丰富议题内涵。
3.尊重文本本身的特质,文本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建构过程。课程建构的要点在于:
1.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创设适宜情境,创新学习方式,有效搭建学习支架,教师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2.让学于生,点拨到位,能很好地使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引领学生聚焦议题,指导学生进行建构,最终达到共识。
3.基于文本本身展开探究与发现,使学生地读写活动与文本有机结合。
聆听回响
课堂教学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课堂教学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课堂教学就像一曲凯歌,在催人奋进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力量的美……
聆听张老师本节课后,精彩瞬间总是在脑海里回荡。在我的讲座结束时,我又回顾了张老师导入时的引用汪曾祺的一段话。该段话是出自汪曾祺先生笔下,是张老师的课堂导入语,也试想成为笔者讲座的升华环节。
聆听之后,必有回响。受汪老先生《做饭》文章启发,我在讲座结束时,深情朗读了汪老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爱着点什么》。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读汪老的文字,总会人跟着温柔起来,有一种淡淡的幸福感,他的文字总是让我平静之后,又充满力量!
也正如汪先生所说,想把生活中的美和诗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学会爱生活,感受到那些生活被我们忽视的美。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
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
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
夜灯下读书,
在这清浅时光里,
一手烟火一手诗意,
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
自是余味无尽,
万般惬意。
——汪曾祺《慢煮生活》
世界先爱了我,
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
你在花里,
如花在风中。
——汪曾祺《人间草木》
在聆听交流张老师群文阅读课之余,分享了汪曾祺老先生的《做饭》《爱着点什么》《慢煮生活》《人间草木》等文章,也在试着走向群文阅读之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写在最后的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同时,张老师精心设计将《昆明的雨》和《端午的鸭蛋》《关中味》《冬天》等3篇文章组合起来,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群文阅读课,充分体现了“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主题,又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阅读指向思考与写作,设计层层深入,课堂自然和谐,让学生快乐阅读和健康成长,使得这场雨真正浸润到了学生乃至你我他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