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除了喝水上厕所, 课间不许出教室, 不许动的小学生正在承受着什么

前几日,一位杭州宝爸因为孩子在走廊里跑动连续五、六周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

一开始,这位宝爸觉得一定是儿子太淘气了,这才被老师点名的,可是听了孩子的解释后,这位宝爸的想法却有了改变。

我家孩子说:“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喝水都不能出教室。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学校是不是有点管过头了啊?”

宝爸对于学校的这种“除了喝水上厕所,课间不许出教室”的规定很不理解。

于是这位宝爸试图和老师进行沟通,可是没成想老师给出的反馈更是让宝爸无语。

老师强调:“学生们应该文明休息,维护校园安全。而且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够做到,为什么你家孩子做不到?”

显然,从老师的这套说辞中可以看出,老师并不认为学校的规定有问题,反而对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很反感。

对此很多家长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家长称:“我小的时候课间十分钟也能玩出花样来,跳绳、踢毽子,玩得很开心。可是这样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却不能体会到了,整天窝在教室里也太可怜了。”

其实,学生课间不许出教室的规定早就有之……

在2016年的时候,北京某小学规定,课间10分钟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外不可以出教室,午休时学生也不能到操场玩,放学后要马上离校。

厦门某小学调动学生当督察员,在课间时负责在走廊里巡逻,当有学生出现“非常规冲跑”动作时及时做记录、进行扣分。

为了“控制”住学生们的课间,老师们将“文明休息”“非常规冲跑”这样的新式词汇挂在嘴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这种课间“不许动”的规定真的对小学生们有好处吗?

△“文明休息”的同时老师正把学生“课间圈养”,而这背后不过是学校的害怕担责

除了有明文规定外,有些小学也会有些不成文的规定。

总之,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远没有“鸦雀无声”更让学校有安全感,而跑动的课间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正在冒着“被告上法庭”的风险。

此前,有记者从某基层法院获取相关数据显示,在校园伤害案件中,有接近九成的比例会将学校推上被告席。

并且在案件的审理中,大部分学校会因“存在教育管理瑕疵”而被判承担20%-50%的责任。

与此同时,在这些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课间发生的,所以从不想承受责任风险的角度来看,老师口中课间不离教室是在维护校园安全的说法,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参考依据”的。

那么这种害怕担责而把孩子的课间圈养起来的做法是否就真的合情合理了呢?

显然,这其中的逻辑发生了混乱。课间十分钟因为孩子们的“好动”而易发生意外,那么学校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去做好课间安排,尽可能地在课间内让学生们遵守秩序。

简单而粗暴地把孩子“限制”在教室内,以为减少孩子们去走廊里跑跳的机会就可以解决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这无疑也是学校的一种“不作为”。

而事实上,这种压制孩子天性释放的规定也有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被爆发出来。

比如说,有学校在制定了课间不许出教室的规定后,老师发现,学校厕所的门被弄坏的频率明显增加。显然,孩子们不能去走廊里玩耍了,于是厕所成了他们释放活力的出口。

虽然发生在校园内的事故有着明显的不可预见性,但是不得不说,学校理应承担起管理保护的责任,以限制孩子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管理”,这显然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管理不到位。

△“课间不许动”的孩子们失去的不只是嬉闹的快乐,坐得住板凳并不一定是好事

白岩松也曾对学校要求学生课间除了喝水上厕所外不许出教室的规定提出质疑。

他说:“如果一个学校连课间十分钟都不让孩子走出教室,那么他们的身体健康该靠什么来保障?”

时下,有不少孩子都缺少必要的运动锻炼,被要求不许出教室的孩子们便也由此多了些长成“小胖墩”的机会和可能。

在学校里孩子们没有运动的时间,放学后回到家,堆积如山的作业更让孩子们“动弹不得”,喊了多年的“减负”,也许在孩子们身上并未真切地体会到。

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而运动也不等同于“激烈运动”,适当地运动反倒可以放松学生们紧张的听课状态。

有的学校安排老师“无缝衔接”,上一位老师晚走一会儿,下一位老师早来一会儿,目的就是为了监管好学生的课间秩序,显然,在老师“监管”下的课间也并非真的能够让孩子放松。

时下有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近视比例已经快接近60%,而这与孩子们缺少户外运动大有关系。

当操场没了用武之地,当孩子们每天的户外运动不足2小时,这些被禁锢在教室里的花朵真的能成长得茁壮吗?

△学校们与其把学生限制在教室内,还不如多花些心思来做好课间活动安排

在走廊里奔跑打闹这确实容易引发意外事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就应该被剥夺课间活动的权利,所以维持好课间秩序和做好课间活动安排并不冲突。

课间活动应该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类型,在教室外面“透透气”,舒展舒展筋骨,这也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而言,他们对于课间活动的认知更加需要老师们好好引导。

比如说,低年龄段的孩子们常会因为缺少课间游戏的安排而以“疯跑”为乐。

老师为孩子们开发一些有趣的课间活动远比“干坐着”有意义得多。

比如说“萝卜蹲”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能,还训练了孩子们的反应速度。

另外,仅仅依靠每堂课间十分钟的小课间是不足以满足孩子每天的运动量的。

所以学校还可以安排大课间活动,这样孩子们的运动量才更有保障,而十分钟的课间活动也就可以随之变得更加多元。

大人们总应该有担当一点,为了守护好孩子的茁壮成长,家长和学校应该做出共同努力,各自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这样才能为学校管理松绑,也才能够为孩子营造释放活力的空间。

大家对于课间除喝水上厕所外不许出教室的规定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