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家族“一代”大学生的无奈, 处在底层苦苦拼搏, 还被认为“不孝”

培养大学生,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目标。不过很现实地讲,学历贬值是不可否认的。比这更无奈的是,有些人一方面很清楚“高学历也不代表好前途”。

另一方面,轮到自己的子女读完大学却找不到好工作时,他们却可能完全不能接受。有人提出“一代大学生”的概念,属实说出很多毕业生的处境。

“一代”大学生的无奈,苦苦拼搏,还被认为“不孝”

前有“小镇做题家”被嘲笑,认为这类学生除了会考试没有别的优势。其实对于更多的毕业生来说,小镇做题家至少还能考上名校。

作为中等生,“一代大学生”的身份或许才更为尴尬。对于底层家庭的学子,家里几乎没什么资源,既缺少充裕的物质条件,也跟书香门第不沾边。

好在赶上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代人在学历水平上,远远超过了只有中小学文凭的父母,成为家族里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人。

换成以前高校生数量有限的时期,不少人通过读大学实现了逆袭。即使你出身村镇或工人家庭,手握高等教育学历,也能轻松成为医生、律师等体面而高薪的职业。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供养一名大学生付出的教育成本不低,但未必能保证他们“咸鱼翻身”。别说带全家改变阶层,就连自己立足也并不容易。

有位男生在网上说出了他的无奈,或许是很多毕业生的写照。他是典型的“第一代大学生”,从老家来到别的城市工作。

既没有亲属也没有人脉,奔波于招聘会的他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入职以后因为深知自己没有退路,处处小心翼翼。下班后住在廉价的出租屋内,困难时只能吃泡面。

但是在家长眼里,儿子却在“大城市”吃香喝辣。有次聊天还说亲戚家的孩子工作后给父母买了名贵礼物,抱怨他心里不惦记回报家长。

男生忍不住落泪,自己上学时一直认真学习,并不轻松。毕业后苦苦拼搏,家长不理解难处也罢,居然还说他“不孝”,家庭里的“一代大学生”真是太难了。

一代大学生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不得不说,“一代大学生”真是很典型的概括,尤其以80后、90后为代表。他们上学的时候,家长认为会考试就代表有出息。等到大学毕业,就业环境已经大变天。

很现实地讲,想要改变阶层,靠学历已经越来越难。比拼原生家庭的时代,家族里的“一代大学生”往往面临以下难题。

性格上循规蹈矩、只懂服从,因为这代学生习惯了在“听话教育”下学习和成长。考试可以找到规律,但生活和工作却需要变通,他们的思维可能不及学历低的人灵活。

其次,在校期间多半只是学习知识,对人际关系和职场规律一无所知。上代家长其实多半只知道告诉子女“好好学习”,人情世故、情商方面,自己的水平都有限,怎样做榜样呢?

在经济上,“一代大学生”通常也难以得到家长的帮扶。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们无法考虑前期回报率低、但有潜力的好工作。

有位老师说,拉开毕业生差距的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但话说回来,现实处境是决定思维方式的基石,这类毕业生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机会。

一代大学生并非抱怨家长,只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理解

很多人开始反对提及原生家庭的概念,认为这是大学生在抱怨家长。其实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疏远了家人,并不是嫌弃家长没有本事。

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理解和安慰。部分家长本身在教育学生和帮助后代的能力上很有限,却要求后代出人头地,这本身是种不现实的期望。

尤其是学历贬值的时代,当方面靠考大学来改变阶层,更是难上加难。当代毕业生能养活自己已经需要付出很多辛勤。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历普通的人进入工厂上班,家长那代还能“到点就走”;可现在上10小时到12小时却是不少工厂的常态。

就算学习好的同学,毕业后能坐在看似体面的办公室。实际上文职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并且精神压力较大。

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学生,想要立足已经不易。很多人并非抱怨原生家庭,他们变得不愿跟家长交流,只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仅不理解他们的难处,反而觉得他们不懂回报。

【话题】你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