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换完几份工作才确定, 二本生最佳归宿是考编, 这定律比名校生更准

常听过来人讲:话不能劝人,事才能劝人。意思是,听再多忠告,往往也不如自己遇到挫折时的教训,令人长记性。上学时,或许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就以为未来能收获一份满意的工作。

听到家长奉劝考编或去国企,会不屑一顾。毕业以后才发现,很多问题不是想象中那样。三岔口上的选择,却成为拉开后半生距离的重要分水岭。

换完几份工作才确定,二本生的最佳“归宿”是考编

网友小吴是一位经历相对丰富的毕业生,并在去年拿到了编制岗位。他去过大型民企,也在几个人的小公司待过,最后进入体制内。

这几份工作的经历,让他感悟到现实的道理,并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给后生提示,让大家少走弯路。总结来说:二本生的最佳归宿,就是考编。

他出生在一个小城市,当地教育资源不好不坏,他的成绩也始终是中等。高考时以二本批次中上等水平的分数进入大学。

一方面自己在所处的院校里,属于还不错的学生;另一方面他是男生,家庭条件又有限,所以他希望通过工作改变收入和家庭生活的意愿很强烈。

那时家长就认为回老家考公务员比较好。但心高志远的他,一心奔着去企业里大展拳脚;那样才有机会拿到高薪,实现真正的逆袭。

然而,这或许就是学生思维带来的局限,总以为机关单位、大型国企就代表一眼望到头。殊不知在体制外奋斗,想要拿到良好的回报率,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起初,他以培训生身份进入一家规模较大的民企。本以为自己是储备的干部,工作一两年就能晋升。事实上,抱着这种心态的同学可不止他一个。

最后发现晋升是未知数,领导拿着“管培生身份”要求大家出力,工资又不到位,才是真实情况。而且,民企也未必都是效率和能力当先,同样存在岗位冗滥和人情世故。

辞职后,他去了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起初待遇确实更有力,但好景不长。企业运营困难,遇上特殊时期直接倒闭,这让他感受到了私企的不稳定性。

换了好几份工作以后,这位同学才明白,想要获得更稳定和体面的生活,还是要考编制。于是拿他出一年时间在家专门备考,真的在30多岁的年龄考上当地事业编,属实不简单。

为什么说二本生考编“稳赚不赔”?这定律比名校生更准

辞旧迎新时,总是让人更容易回想过往的经历。对比自己之前在企业中的工作和生存状态,这位毕业生很确定的告诉大家:

对于二本生来说,考编几乎“稳赚不赔”,确实是更好的归宿,大学生千万别不信。虽然越来越多人认可考编的选择,但这种定律对于二本生,甚至比名校生更准。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名校生选择考编制,有更多的机会成本;二本生恰恰相反。出身名校的同学有更多的选择权,倘若专业比较适应时代,有可能拿到高薪。

对他们而言,到底是直接在经济上“翻身”,还是通过编制拿到铁饭碗,这是值得纠结的问题。然而,对于二本生来说,大部分人无法找到工资很高的岗位。

甚至很多二本生跟专科生就业时属于“殊途同归”。他们经历的是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不少同学因此质疑曾经认真学习的意义。

更现实的问题是,许多二本生自己在企业找到的工作,薪资水平可能还不如事业单位,福利方面就更不用提了。而考上编制,这种状况才会有机会改变,婚后辅导儿童也更方便。#儿童家庭教育#

跟名校生共同竞争编制岗位,二本生需重视以下方面

综上,二本生倘若能拿到编制,真的是更好的出路;就算未必能顺利上岸,也值得尝试。但是,现在考编热度高,不乏重点院校的学生一起竞争。

二本生首先要在报考技巧上花功夫,增加寻找信息的能力,了解岗位在过往考试中的录取情况。那些历来都是985学生才能上岸的岗位,建议直接略过。

找到上岸难度相对低的部门和岗位,就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最好可以全程复习,二本生本来学习的基础不如重点院校的考生,就需要通过时间来弥补。边工作边复习两头都可能耽误。

【话题】你认为二本生还有哪些逆袭方式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