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人口负增长下, 80%的大学生希望生两个孩子, 未来人口走向如何?

还是那句话:人口少并不可怕,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最重要的是未来,因此生育率和结婚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很大程度上,这代表着一个经济体的未来。

明天也就是1月17日,预定就会公布2022年国内人口状况,而早就有一些人口学家预计今年有可能出现自1961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不仅会改变全球投资的风向,甚至也有可能进一步改变一些人本就“脆弱”的生育观念。

国外路透社甚至做出预估,2022年国内出生率已经跌至历史新低,新出生婴儿不到1000万人,低于2021年1062万人,而2021年和2020年相比又低了11.5%。

仅从数据来看,其实也用不着国外的预估;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2万,下降了两百万人,到了2021年,出生人口变成了1062万,下降了一百多万人,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还未过去,出生人口再次下降一百多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按照这个趋势来看,今年出生人口跌破千万以下,似乎是板上钉钉。

而在四十多年前,我们还在为过快的人口增长而头疼;1980年至2015年间的“计划生育”成为了一代80后乃至90后的亲切回忆,而今天所面临的人口生育严峻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卫健委也表示称,国内人口可能在2025年前出现“负增长”,眼下这个时间节点显然提前到来了。

人口一直是越早干预越好,越快干预越好,回想四十多年前的“计划生育”,我们就创造了显著的成绩和功效,但眼下今天的出生率低,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办法,去促进生育率。

事实上,我们自2021年起就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例如税费减免、产假延长、医保优惠以及住房补贴等等,但是成效并不算特别大,生育率下滑并未有所缓解。

主要原因在于,因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医疗资源的紧张,推迟了一部分人的生育时间;另一个原因也在于,“不痛不痒”的鼓励生育措施,的确也很难起到决定性的成果。

今年疫情放开后,我们应该可以乐观地估计,今年至少因为疫情带来不确定性和医疗资源紧张的生育需求,会被得到释放。

因此,理论上2023年的出生人口会比2022年的出生人口更多,但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的。

从数据上看,百度有关婴儿车的搜索2022年下降了17%,而自2018年以来已经下跌了41%;百度上有关婴儿奶瓶的搜索则自2018年以来减少了三分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有关养老院的搜索则增加了八倍。

这似乎说明,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过多的老龄化人口,也有可能导致我们陷入“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根据国内调研团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国内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一个都不想生的“丁克”群体占比只有4%。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告诉记者,少子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并使用这个调查结果为例子。

但李婷教授也承认,大学生的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往往有点远大,不敢生的现实困境同样不容忽视,年轻人面临的婚育困境,实际上是包含了个人规划、事业发展等在内的复杂联动体系。

一方面生育和婚姻的物质基础大门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工作的观念也在改变,工作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特别是女性群体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这些,都让家庭这个传统的概念,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为生育率低的背后,其实就是结婚率低的一种表现。

但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育儿成本以及房地产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生育两个孩子,但放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其实两个孩子所养育的成本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依然还是非常高的。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报告来看,国内平均每个家庭养育孩子到十八岁的成本是接近50万左右,这还不包括上大学的教育费用,以及结婚房子彩礼等方面的开销,如果算上这些,至少需要百万以上的成本。

这也可以变相解释,只要这些本质的东西没有变,那么今天生娃依然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甚至比结婚买房这件事情本身还要重要。

短期来看,我国的人口变化,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或许会有一些较好的趋势变化,例如2022年出生人口如果在千万以下,那么2023年出生人口可能会回升到千万以上。

这是由于疫情放开之后,因为疫情所被压抑的生育需求会被释放出来,进而刺激人口的增长。

但长期来看的话,国内人口总量减少这个大趋势,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

当疫情过去三年,随着疫情导致的生育需求被完全释放,出生人口就会再度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这几乎是很难被人力所改变的。

除非下极高的成本,在人们最关心的事业问题、房子问题、孩子的托育问题上下文章,否则很难扭转人口数量的疲态。

而考虑到我们依然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有没有这么高的经济实力,去在房地产、托育、教育内卷等问题上去下这么高的成本,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未来的人口形势依然还是严峻的,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些好转,但长期来看,新生人口的养育成本高、社会竞争复杂等难题,依然还会限制并制约今天的人们生育意愿。

因此,随着出生人口数据的进一步变化,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激励措施出台,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些刺激措施有多大的效果,又能刺激多少新生人口。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