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看,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项内部管理制度,其本身有着相对突出的导向性,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医院的定位,还是实现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绩效评价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构建绩效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当前DRGs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其对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以及搭配使用方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加强对DRGs的重视,进而综合考虑各方面现实情况不断优化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为医院整体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DRGs在绩效管理上的应用实践
为了在医保按DRGs付费时,能够尽可能实现较高的医保支付比率,公立医院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的要求,将DRGs相关指标融入现有绩效管理体系中,将其合理应用在绩效分配中可以充分展现出技术难度、效果评定以及风险系数等各方面因素,进而帮助各个科室科学落实相关责任的划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强化开展医务人员绩效的管控工作。在绩效管理中使用DRGs在极大程度上覆盖了以往传统的绩效管理理念,开始将职工报酬衡量的重点放在技术和效率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是从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医疗能力三方面指标着手实施评估,以保障绩效分配方案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DRGs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因此,DRGs指标主要应用于病房部分的绩效管理。
其主要指标包含:DRGs例数、权重、病例组合指数。现以某公立医院S为例,分析DRGs在公立医院S中绩效管理的应用。公立医院S在医改的背景下,及时跟进国家政策进行了绩效管理的改革,首先是成立了绩效管理小组,目前公立医院S的绩效分配原则主要是根据工资总额、医院运营状况等相关指标核定当月医院绩效总额。医生、护士以科室为核算单元,工作量为核算基础,计算科室当月的绩效总额。医生绩效分配又分为门诊科室、病房、医技单元。病房部分以DRGs作为工作量的基础数据,并根据医院的战略发展,辅以质量指标、财务指标等,对工作量数据进行修正,计算出最后的科室绩效。由于不同医院的科室设置及主要发展方向不同,DRGs的应用需要符合医院本身的发展情况,如外科及内科系统对于DRGs所反映出的医疗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其应用上就应该要有所区分及侧重。如为了提高外科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需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以提高医院的综合能力。
为了鼓励医生多开展高水平手术,可以通过提升DRGs权重中外科权重的比例来调整该科室的总权重占比,以此调整绩效分配的结果,引导临床医生向更好的业务发展。同时,根据DRGs付费情况,还能够实现跨病种和跨科室的对比探究,达到相互比较的效果,进而选定最为科学可行的诊疗方案,对于医院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有着推动作用。跨病种分析不同病种的收支结构,计算出不同病种的盈亏情况。对于盈利的病种,可以多收治同类相关的患者;对于亏损的病种,则需要分析是费用设置不合理还是由于个别医生治疗不合理,又或者是个别患者存在特殊情况引起的。跨科室分析不同医疗组之间的盈亏情况,对于同一科室不同医疗组有可能在收治的病种、患者、治疗方案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相同的病种不同组之间有的盈利有的亏损,则需要借鉴盈利的医疗组的治疗方式结合不同的病人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患者无论是在治疗效果还是在费用支出上的最好结果。
二、DRGs在绩效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不高
因DRGs数据统计来自患者病案首页,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病案首页信息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这难以支撑DRGs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高效应用。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DRGs后期的使用成效以及分组质量,虽然现阶段各个医院已经加大了培训力度,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主诊断的选择不够准确等。
(二)DRGs体系存在欠缺
1.区域医疗系统DRGs核算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部分地区并未建立健全相应的DRGs体系,无法从源头上保障病例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以及服务定价等诸多信息都会对指标的计算产生较大的影响,若是无法准确获取上述信息,势必会影响后续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并且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因为DRGs方法的应用在诊疗编码技术的系统化水平以及标准化程度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受到医疗价格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没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体系,所以若是仅仅是套用成熟体系,就会出现同本地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同时,由于DRGs对于病种分类还不够精细,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导致相当部分相关联的病种无法正确区分归类。部分医生因为DRGs的控费要求,出于控制成本的目的,未能及时给予全面的检查,造成患者漏诊错诊,轻则导致医院被患者投诉,重则造成医疗事故。
2.在绩效核算体系中的运用缺乏普遍适用性
在实际的绩效核算过程中,由于DRGs对门诊科室及其他部分科室,如重症医学科等医院设置的特殊科室的效益评价并不适用,由于国家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保障其正常运行,若是单纯参照内外科病房以DRGs为基础设置绩效考核,则会影响其科室正常运行,因为DRGs数据主要来自患者病案首页,而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大部分在病情缓解后,都转入相关的治疗科室,其病案首页都在治疗科室,而直接从重症医学科出院的患者则是少数,因此如果只统计科室的DRGs,则会大量减少科室的实际工作量,对于绩效分配产生误差。
三、DRGs在绩效管理应用中的改进意见
(一)提高信息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化处理相关信息的设定,具体也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书写规范具有良好的统一性,并明确其中重要的定义内容,以免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其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按照当前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标准针对那些更具专业性的名称术语采取处理措施。其次,医院应当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医护人员对病案首页信息形成较高的意识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形成科学的职业素养与观念,真正认识到首页信息的重要性,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有关于书写规范的学习活动中去,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最后,医院应当专门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和检查工作,针对那些书写不规范的部门实施惩罚,从根本上保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有关部门应当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为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提供保障,结合DRGs付费特点来看,应当健全完善收费、价格以及经办管理等政策及相关文件。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激励约束机制,为参保人员的各方面权益提供充分的保障,切实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公立医院长效稳定发展。
(二)完善DRGs体系建设
1.公立医院内部需要结合DRGs内容确定绩效管理方案
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部门需要牵头开展绩效管理制定工作,将DRGs的理念、优势、应用传达到相关科室,充分同财务科、信息科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商讨,结合过往相关资料和经验,对往期的绩效考评结果展开全面的总结分析工作,重点考虑医院本期目标要求,针对现有的指标权重采取科学有效的调整措施。管理小组应当及时将绩效方案传达到各个科室和部门当中,引导科室人员开展会议,就当前方案的实际情况展开探讨和沟通,在此过程中了解员工想法,不断完善改进绩效方案,敦促员工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并实现自身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
2.完善外部DRGs运行的环境
在此过程中,能够促使临床医生不断地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在改进过程中,对于DRGs体系存在的不足,联合区域中存在同类型问题的医疗机构一同向上级部门给予反馈,并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包括复杂病种的细分、医保按DRGs付费比例的调整等,按照区域整体的病种特点,形成良好的区域DRGs的运行环境。
结语
通过DRGs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上的应用,能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深入了解DRGs含义,进而了解DRGs对其绩效上的影响,以及对科室盈利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