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春招浪潮中的年轻人: 焦虑、挣扎、不放弃……

“金三银四”这个词,曾经描绘的是无数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涌向职场,大中小企业血液更新与流动的鲜活画面。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高薪+大量岗位需求,使得年轻人趋之若鹜。

但近年来,互联网招聘市场开始变得黯淡。随着优化业务线、大幅裁员等动作不停,“降本增效”的情况一直持续至今。年轻人没有太多选择,他们还在等待着拿到知名公司的入场券。

今年春天,我们迎来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首个春招季。卷在浪潮中,备战的年轻人,面临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冲刺“金三银四”?

“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收到一个offer”

接到面试通知邮件时,晨晨正在寝室里赶毕业论文,手机弹出一条消息:“2023校招在线考试邀请函”。晨晨长舒了一口气,对她来说,这次求职总算有了点眉目。通知里说,她必须在规定的60分钟里完成笔试,并附上了一条链接。

到了笔试这天,晨晨按要求点开链接,页面跳转到了笔试界面,里面的考题涵盖图形推理、材料阅读、逻辑判断等方面,和公务员的行测考题接近。答题时,网页会填满整个电脑屏幕,右上角还有实时录像,如果退出屏幕或切换其他应用,将被视作考试作弊。

这是西北大学2023届新闻与传播学硕士晨晨不久前经历的一幕。从去年应届生求职季开始,她已记不清自己投递了多少份简历,做了多少份笔试,有大厂的,也有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

就读于上海一家双非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生李星,同样面临着offer颗粒无收的境地。比起一众名校生,她觉得自己由于学校背景不占优势,求职经历堪称一波三折。

李星还记得,去年11月,自己收到了第一个面试通知——某国企的党建岗位,仅招录1人。“满怀期待去了,进面试的有100多人,其中不乏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的同学,毫无通过希望。”李星说。

疫情防控政策刚优化调整时,有的线下考试还需考生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为了顺利参加一场在南京的考试,李星先是在洛阳的家里3天没出门,搭乘高铁时,也不敢摘下口罩,6个小时滴水未进,到了酒店,她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全屋消毒。

然而,她们等来的唯一一条消息就是所投公司的感谢信,内容无外乎:感谢投递,但没有通过申请,欢迎继续关注。几位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的应届生普遍反映,一场秋招混战过后,身边的人大多都是零offer状态。

如今,社交平台上,充斥着毕业生焦虑不安的声音:“实际上是没有进展的精神内耗”“靠着期待上岸坚持”“已经到了晚上开始暴食的地步”……

对于还没有拿到offer的应届生来说,春招仿佛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毕业生们开始变得更积极——蹲守各大招聘网站的求职咨讯、招聘群、经验贴;反复修改润色简历、参加背景提升项目;降低心理预期,广撒网。

一位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专业本硕的学生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她现在的生活被分割成两块:白天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晚上打开电脑,花2-3小时填写个人信息、参加笔试。“这个月有一个大厂的产品运营岗位,我已经顺利通过笔试,等待下一步面试了,情况比秋招好一点。”

“降本增效、业务调整后,岗位需求有限”

经济的齿轮正逐步复转,尚是寒意料峭的二月间,本应是“金三银四”的春招也逐渐热闹了起来。从智联招聘每周发布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来看,节后首周,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9.1%;第二周,求职热度快速高涨,环比上周增长59.3%,如此增幅不难看出求职者参与春招的热情。

每天,Gloria要经手上百份简历。她供职的公司是一家发展型的互联网电商公司,尽管规模不大,但涌入的求职者之多是她没想到的,“春节返岗后,节前刚清空的后台和邮箱又塞满了待阅简历,其中不乏多名‘清北复交’四大名校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岗位。”

除了人头攒动的求职者,各大招聘APP早在春节之前,便打响了春招之战,地铁站内、电梯里,大幅广告抢夺着大家的视线。虽然招聘类App下载量高涨,但活跃职位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刚刚过去的2022年秋招季,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招缩减,各互联网大厂的HC(Headcount,招聘名额)纷纷“跳水”。

在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楠向记者解释,事实上公司春招在正常进行,不过互联网行业这两年不如此前光鲜,很多部门都在降本增效,随着公司本身业务的调整,一些业务板块被砍掉之后,自然也就不会再设岗招聘。

“春招更像是秋招后的补录,需求减少的同时,对求职者的评估也更加审慎严格。”Gloria提到,秋招时各大公司岗位剩余还是充分的,而到了春招,不仅迎来了跳槽高峰期,考研失利的同学也都开始求职,导致“僧多粥少”。

毕业生总量增加、经济增速趋缓、国际局势变化,市场性岗位萎缩,政策性岗位总量有限……这些因素叠加下,大多数学生们都有着清醒的认知:今年的春招之路恐怕不会太平顺,在残酷的竞争里,拼尽全力才有上岸的机会。

“焦虑源于找不到工作,佛系限于多次被拒的自我安慰。”李星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原本那些本科毕业就能进去的公司,现在连简历初筛都过不了,这无疑让她陷入自我怀疑。

沮丧有之,李星仍在奋力向岸上游去。父母曾建议她出国读个二硕,或者读博深造,深思熟虑后,李星选择锚定春招,“还是先不考虑继续读书了,毕竟几年后毕业依然要找工作,也慢慢在开导自己稳住心态,相信毕业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根据岗位需求制作不同版本的简历,会得到更多胜算”

春节过后短短一周,西安邮电大学网络安全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小孔已经投出了20多份简历。去年秋招,他投出的简历不下40份,尽管最后拿到了4个Offer,但他对此并不满意,“几乎都是西安本地的小公司,现在准备春招,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公司。”

“像我们这种在学历上没有优势的年轻人,只有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些,才能在内卷大军中获得一丝胜算。”刚进大学,小孔就清晰地规划好了自己的求职路径——不断地实习和参加比赛来润色自己的简历,以期获得迈入互联网大厂的敲门砖。

相比身边的同学,4个Offer在手的小孔已然算得上是个幸运儿了,但他并没有降低预期,转身又进入了一家更好的公司实习,用忙碌来对抗焦虑,“没有好的工作,也不想在家无所事事,干脆再多积累一点经验,继续春招。”

“我很多同学就是在考研跟就业之间摇摆不定,结果最后两头都没抓住。”若非要总结成功经验的话,在小孔眼里,提前规划目标和付出行动同样重要,东一锤子、西一榔头肯定是不行的,“不论好坏,如果早做准备的话,一个专业相关的工作应该还是会有的。”

据几位受访的HR反馈,各大企业实际对应聘者的评判标准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除了学历背景之外,小孔这种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确实会更受青睐。

“不仅要根据岗位要求填写相关履历,还可用诸如STAR法则的数字化方式,表达出具体活动案例和取得的成果。”去年成功入职阿里巴巴产品经理岗位的王阳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简历是毕业生给企业留下的第一印象,制作简历的技巧不容小觑。

王阳提到,招聘信息里的岗位要求,往往就是企业在告诉求职者“我们想要怎样的人”,一份简历走天下是不少求职者的硬伤。“准备简历的时候,就该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作几份有针对性的简历。比如我在投递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的岗位时,就做了2个不同版本的简历。”

而到了面试环节,王阳则建议应届生在面试时,可以用关键词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些方法现在用起来也是来得及的。”

日前,招聘APP牛客发布的《2022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相较去年,2023年春招计划扩招的企业占比35%,且扩大校招投入的企业也占比22%,远大于校招岗位和预算缩减占比。

这意味着,或许很快,情况就会扭转——凛冬散去,等待企业和求职者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春天。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名称均为化名)记者俞倩玮王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