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两天有很多年轻的读者来跟我反馈卷的痛苦。
年轻人很卷,这个是事实,卷的程度已经让我们这代人瞠目结舌了,这也是事实。
我前段时间刚刚作为家长,听过孩子学校的讲话,了解了一下学校的状态,老师的状态,以及学生的状态。
卷的程度相当夸张。
这年头的中学老师,搁我们那会儿都能当大学老师,国内前五的学校毕业,或者国外藤校毕业,这都是青年教师的标配。
而且这是第一学历,就是说第一学历得是这个,然后才是读了博士之类。
你注意,这只是门槛。进学校教书的门槛。
你进了学校,能不能教重点班,能不能被委以重任,且早着呢。
在这个基础上,你要拿各种各样的奖,也就是证明你不仅学历很靓,而且教书有两把刷子。
基本上要等你能够申请成为人才,也就是买新房的时候排在第一梯队,到这种资质了,你才有可能成为重点班的主课老师。
那么一个年轻人,就比如清北本科,藤校博士,进入中学当老师,怎么才能熬成上述那样呢?
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早上六点多和学生一起起床,晚上十点回老师的宿舍。
学生一周待六天,你也一周待六天。
你要这么拼个至少五年,才有可能成为主力教师,拼个十年,才有可能熬出头,变成资深的,相当于在单位里也算有地位了。
你想一想,如果你当初是博士毕业,这会儿你多半已经奔四十了。
奔四十的人,假如你不想往上走,或许可以不用继续住校,如果你还想往上走,成为校领导,那么请继续,继续一星期六天吃住在学校。
这是非常夸张的。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们中学老师标配985,也就是说985是门槛。
没有要求青年教师住校的说法,住校往往是因为他没房,就是说学校只是给你分配了宿舍,并不会强迫你住宿舍。
学校也会分房,福利房,就在学校附近,三室一厅还是两室一厅还是一室一厅,根据你的年资。
当然,你爱住哪儿住哪儿。不会强迫老师必须住在学校宿舍,或者学校附近。
老师上下班是正常的,辅导学生晚自修那是事先定好时间的,一周几次就几次。
那年代硕士教中学都很少见,因为当年很多大学教授也只是硕士学历,那时候还没有要求高校必须博士起步。
老师也很自由,我的语文老师就是全校少有的硕士,北师大的,他这人非常吊儿郎当,经常跑出去代课,从来都是掐着点回校上课,掐着点走人。
因为到处走穴赶场子代课挣钱很多,他那时候就能做到年薪五十万,那可是90年代。
所以人家不住学校给分配的家属楼,每天开个桑塔纳,到处跑。往往语文课开课前三分钟,他还在停车。
当然,他那是资历比较深了,老油条。年轻老师还是不敢的。
但年轻老师都是清一色985的本科,我还从没听说过谁是清北的,或者藤校的,甚至博士。
我们那时候的学生,也很拼。课间十分钟不休息,抓紧时间做题的也有。高二的学生微积分学完的也有。
但是像今天这样,某些初中生学完微积分,或者初中生做历年的高考的卷子可以考到接近140,在我们当年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那时候一门课150,你大部分学科都能考到130以上,你肯定过清华投档线了。
如果你初中这样,穿越回去,你只好直接上清华了,还读高中干什么。
我很难想象一个孩子是怎么在这么小的年龄,做到这些的,他此前的人生做了怎样的压缩。
我在想,一个孩子,如果3岁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整个小学都在赶初中的课程,初中就能够直接参加高考,并且掌握所有知识点,并且开始学习大学课程。
这样的人,读一流的学校,然后念硕士博士,最后去中学教书,一星期六天都住在学校,像自己小时候一样,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努力地教下一代。
那确实听着蛮吓人的。
因为我想起来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日剧,《麻辣教师》,反町隆史演的。
他的情敌是一个东大毕业的教师,给你的感觉就像上面描述的这样。
剧中这个东大的老师心理有一些扭曲,是卷引起的么?
我觉得是比较引起的。
卷只是带来了难度,并不会带来痛苦,带来痛苦的,是比较。
比较的意思就是说,他内心深处认定凡事必须赢。
如果一定要以结果论,那很多事情会变得没有意义。
就像只要乔丹还在,其他篮球队员不和他一个队是拿不到总冠军戒指的。
但你不能因此说大家打篮球就没有意义。
人这辈子,不参与,你就会虚无;过于较劲,结果你就会扭曲。
你说对方太强了,我不玩了,那你的生命就很难充实。
大家在玩篮球,你因为恐惧,躲在旁边始终坐冷板凳。
这就叫虚无。
反过来,你已经知道你面前是乔丹,你非要认为只有赢了才开心,输了就很痛苦,那你就会很扭曲。
因为你自己也清楚,没有胜算。
我觉得人要充实且不扭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这就是我的理解。
所以那天我和我的孩子聊这个话题,我说,如果我是你,我不会以取胜为目的。
一场比赛,不是说只有赢了乔丹才叫胜利。
我和乔丹打对手盘,我被他全场按着打,也许从头到尾一个球没抓着,尽忙着瞎跑了。
但这段经历就是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为什么一定要把赢了你作为胜利呢?
人是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生物,我也可以把输给你,当作一段值得纪念的时光。
明白我的表达么?
人生不一定非要以打赢为胜利,打过也可以叫胜利。
你这么去想,你整个人就放松了。
如果你非要事事以结果论,在竞争这么夸张的情况下,你很容易像麻辣教师里那个东大的老师一样,心理扭曲。
你想想看,就像我前面说的,你初中的时候,几乎就可以穿越回去打败上一代人直接上清华了。
这样的人要一直读到藤校博士毕业 ,才能当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还要再熬十年,又得像自己从小读书时那种节奏的工作十年,才能成为一个什么?
还是老师呀,而且是中学老师。
明白我的意思么?这么夸张的过程,上一代人你最起码一个985的博导保底,而现在,你只是变成一个谢顶的中年老师。
那,到时候,你很可能会像美剧里的那个同为中学化学老师的老白一样,自我怀疑的。
所以我才让你早一点放下比较的心。
忘了得失,重在参与,你就不会有太过于强烈的值不值的感觉,你又不会因为竞争的激烈而选择逃避以至于过早的产生人生虚无感。
痛苦并非来自于竞争,而是来自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