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572期)
最近有位代表主张将英语分数降到一百分,这其实就是取消英语作为主科的地位。大家对此更是褒贬不一,而对于我来说,我对这个代表的主张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这样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并非没有,下面我就说一下宋朝一个著名的典故:君爱蹴鞠遍天下。
蹴鞠
在宋徽宗还是端王时期,他就特别喜欢踢蹴鞠。而他当上皇帝之后依然对踢蹴鞠情有独钟,当时有个宰相叫李邦彦,由于此人不学无术因此他有一个外行叫李浪子。而这个人有一个特长就是见风使舵,他见皇帝喜欢蹴鞠,然后就建议皇帝将蹴鞠纳入科举的范畴,美其名曰提高考生的体力。
当时御史台的王御史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方面他指责李邦彦为了自己的仕途谄媚君上,另一方面指责这一行为实为亡国之道。而宋徽宗大为不解。自己一方面可以提升学子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蹴鞠这项运动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大宋与其他王朝的文化交流,因此他想不通这为何会是亡国之道。
宋徽宗
而王御史仅仅说了三条意见,就让宋徽宗否定了推广这条荒唐的举措。历史上将这个典故称为君爱蹴鞠遍天下,但好在宋徽宗当时还没有完全昏庸,因此才避免了闹剧的发生。那么王御史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才能让一代昏君宋徽宗停止自己的荒唐想法呢?
一、没有任何实用性。
王御史当时提出,蹴鞠是一个少部分的运动,因此当时会蹴鞠的人少之又少。如果整个北宋都实行踢蹴鞠,那么大家也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最终不光学不会蹴鞠,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最终这项举措就如同鸡肋一样,弃之有味,食之无肉。
王御史
而英语也是一样,全国真正懂英语发音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山区也是照猫画虎。因此他们寒窗苦读的语法都是错的,他们学习的英语根本无法与别人交流。一项不能与别人交流的语言,学习了又会有什么作用呢?这也就是盲语英语的由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活中用不到,即使用到了语法也是错误的。
二、加大北宋学子们的负担。
众所周知,蹴鞠是贵族运动,因此王公子弟不用学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寒门学子就惨了,一方面如果全民蹴鞠,那么蹴鞠的价格就会暴涨,很多人甚至买不起蹴鞠。他们即使买了蹴鞠,也要出钱雇人教他们踢蹴鞠,这对于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寒门学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王公子弟
同样英语也是一样,出生在一线城市的孩子本来就有教育优势,而英语更是把优势拉开了。而山区的孩子连老师的英语都不合格,因此他们的学生英语怎么可能合格呢?这样就让山区和一线城市形成一种壁垒,很多家庭为了缩减这种差距,就给孩子报英语补习班,最终让这些家庭的财政收支雪上加霜。
三、减少北宋的人才。
如果全民蹴鞠,那些生活拮据的人就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寒门学子纷纷放弃读书的机会。二、有才能的寒门学子会跑到西夏和辽等王朝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会造成大宋人才匮乏。我们纵观三国,曹操手底下人才辈出,他的人才很多都是出身寒门,这些人自然被四世三公的袁绍看不起,最终让曹操捡漏。
寒门学子
而英语也是一样,最终英语教育水平的差距和高额的补习费用,会让山区的很多家庭放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这样对于社稷而言,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就会将怨气发泄到生活中,甚至产生极端心理。这也就是现在很多人戾气很重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不是吗?
最后我想问一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学以致用,但如果一种教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学了根本无法用到,或者说他们因为出身山区学的本身就是错的,那么这项教育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我觉得英语就是某些人为了利益,在穷人和富人之间设置的一种人为的壁垒,不是吗?
山区孩子学英语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黑猫白猫论:如果我们熟悉历史,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人到底有多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