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公交停运,幼儿园关停,裁撤编制,种种现象释放出什么信号

3月2日消息,河南省商丘市的公交车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被迫停止运营。

除此之外,全国各省市的民办幼儿园,均出现了招生困难的情况,甚至在山东临沂、吉林辽源等地,出现了民办幼儿园直接停止教学活动的情况。

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也逐渐打破,从2022年的12月份至今,黑龙江鹤岗、伊春,山西部分县市开始了事业单位改革。

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企业,人员合同由聘用制改为劳动合同制。

从源头去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第一是公共交通,它是一个城市民生工程建设的实践体现,各地的公交公司成立之初前身大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

经过市场化经济改革,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所有制企业,据河南新闻网报道,本次停运是因为疫情原因,乘客人数较少,导致入不敷出。

而幼儿园出现招生困难关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适龄儿童较少,招不来学生。

第三个编制裁撤,更是反映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失,不难发现三个事件的发生矛头分别指向了财政支持、人口情况两方面,释放了如下信号:

财政补贴模式难掩城乡公共交通颓势

从疫情开始,公共交通停运的事情,已经接连爆出,目前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

说起我国的公共交通发展史,可谓是几经波折,1980-2000年,这20 年中由于我国还未引入私家车的概念,加上城镇化的不足,城市公共交通,一直是居民们出行的首要选择。

由于当时油价偏低,载客率高等因素,公交公司只凭借自身营业额,就能够维持企业本身的经营,甚至还可以创造部分营收。

2000-2010阶段,这十年随着中国加入了WTO,老百姓手里普遍有了存款,再加上奇瑞、长安等国内汽车品牌的涌现,小汽车价格逐渐降低,更多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依赖于公共交通。

而就在这十年中,由于公共交通属于民生行业,政府制定了统一的低票价,经营模式改为了现如今的企业营收+政府补贴的模式。

根据中国交通数据显示,从2015年以来,中国公共交通运载量逐年走低,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21年当年仅有约490亿人次的客流量,远低于2015年的约1110亿人次。

整体客流量的下滑,也透露出了现有公交运营模式的弊端。

目前甚至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例如吉林省,不分城乡城际公交每天只有1、2个人去乘坐,但是为了保障民生却不能停运,无疑对企业和财政部门都是一道难题。

各地区人口流动不均衡

数据显示,我国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如下,中国的东部地区占比约40%,中间省份的占比约为26%,西南、西藏、新疆等区域占比约为27%,吉黑辽蒙东区域占比约为7%。

人口出现了极其不均衡的现象,进而因为流动不均,造成了学校招生比例失调,人口较小的地区编制撤销。

目前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这是有目共睹的,它有着深远的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影响。

就拿东北三省来说,改革开放前,中国34%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三省,工业化程度在全国地区中排名第一,就业岗位非常多。

当时很多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人口,也举家带口的来东北工作。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的一些工业企业,因为要适应市场化经济,企业转型发展,大部分工人被迫下岗,只能去南方经济发达省份谋生。

通过人口服务网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东北人口净迁出量约为41万人次,21世纪10年代这个数据已经翻了5倍还多,达到了约219万人次。

人口流动的不均衡,势必加速经济不发达省份的人口流失、人口密度下降、财政收入更加两级分化,进而导致了公交没人坐、幼儿园招不来生、事业编公务员裁撤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事件的发生,具备极强的关联性,释放出了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流失导致财政支出困难的信号。

如何去发展例如东北这种省份的经济、提高当地的就业率、促进人口良性有序发展,成为了摆在有关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