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两会上发言:“世界科技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塔尖’上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这需要我们在守牢教育公平底线基础上,关注两端。”
梅兵所认为的“两端”,一端是少数具有某学科超常潜质学生的培养,要为他们开辟和畅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识别、培养“绿色通道”,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早出、快出拔尖创新人才。
另一端是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基础公平,关注两端,自主培养,重质量提效益,让人才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梅兵看来,一个国家是否称得上教育强国,关键要看自主培养的人才能否支撑国家参与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在面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在点上,需要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守牢教育公平底线基础上,关注两端,早出、快出拔尖创新人才,满足科技创新所急所需。
2022年我国教育现状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24.2万人,在学研究生365.4万人,毕业生86.2万人。
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14.5万人,在校生3659.4万人,毕业生967.3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0.7万人,在校生1784.7万人,毕业生519.2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947.5万人,在校生2713.9万人,毕业生824.1万人。
初中招生1731.4万人,在校生5120.6万人,毕业生1623.9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01.4万人,在校生10732.0万人,毕业生1740.6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14.6万人,在校生91.9万人,毕业生15.9万人。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万人。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6%。
这几年考研人数持续攀升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社会就业门槛提高,许多用人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特别是考公务员。
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内卷”已经成为常态。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高职位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成为硬性条件。研究生已经成为高职位竞争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公务员考试,许多基础的岗位要求都是研究生起步。
去年北大博士考上街道办城管的消息曾引发网络热议。
原因二,社会就业压力大,考研成了逃避就业的一种选择
许多人考研并不清楚为何考研,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迫不得已去考研。
之所以年轻人会如此热衷考研,归根到底还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太大了。许多本科生拿着毕业证书,在学校在社会上转了一圈,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社会提供跟本科生的就业选择并不多,某些岗位本科生甚至没有专科生的竞争优势大,本科毕业在社会上找工作成为“夹心层”,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原因三,现代社会知识迭代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成为常态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不提升自己就要落伍,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终身学习成为常态。
相当一部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他们考研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来要考博,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原因四,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精尖的人才,现在国家为高精尖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国家的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就是可以在全世界招揽最优秀的人才。
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被时代证实,国家要发展强大离不开科学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我国研究生的现状,盲目扩招,学历贬值
2023年共有474万人报名参加考研,再创历史新高。
从1998年9.22万的招生规模到2022年的124.2万,中国研究生的扩招步伐不断加大。
盲目的扩招只是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简单的推迟三年,多数人拿到研究生文凭,终究还是要去就业。
一方面研究生似乎成为找工作的标配,但另一方面,有些人似乎上了个“假大学”,学历越高,找工作却越来越难。成为许多研究生面临的“求职困境”比本科生更严重。
考研之后选择考公成了多数研究生最后的选择。这也导致基础公务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研究生似乎成了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扩招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学历贬值,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一定程度上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
许多研究生自嘲为“学术裁缝”,发表的论文毫无价值,他们只是需要一张研究生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