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是否要去国企和央企工作,很多人的争论很大,其实从根本上来看,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去选择就业,有些地方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但是你要忍受的是待遇很低,还有长期不晋升,只能安于现状。
这些体制内的工作其实跟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享受法定节假日。也并不是能力强,就一定能收获高额的回报。
如果在体制内工作,长期不接受新的东西以后竞争力变弱了,不稳定了又怎么办呢?
原来体制内也有全年无休,硕士讲述加班经历,工资高,但强度大
大学毕业后,每个人的追求和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是体制内这样的工作往往永远都是高学历的人士也要挤破头进去。这个跟家庭有很大关系。
很多父母对于家中的孩子帮不上忙,不知道如何去择业,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建议,于是稳定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有一位硕士讲述自己进入央企之后的经历,并表示这样体制内的岗位其实也同样需要加班,一年能出差300来天。但唯一的好处就是工资比较高。
而且在待遇方面也完全就是普通体制内的优待,应届生直接给户口。因为有户口签约五年,所以还有辞职的违约金高达30万。
稳定是稳定了,但是进去之后也就不能走了,正所谓进去和出来都不容易。这样的想法也引发了很多高学历人士的共鸣,表示自己进入体制内之后也无法轻易走人。
可以后悔,但是毕竟是自己选择的路,而且还有二三十万的违约金呢,所以一定要干下去。每年加班加点,一年到头可以增加10万元左右的收入。
这就要看个人怎么想了,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工作强度太大,很压抑,精神内耗比较严重,甚至看不到人生未来的希望,感觉自己没有什么晋升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人觉得互联网的工作强度就是很大的,包括一些军工企业都是这样。高学历赚的也都是血汗钱,没有私人空间,但是能多给二十来万。
有些企业是一年要连续大干100天。每周只有单休,周六也要来上班。出差时间也长达300天,可是补助却高达5.4万。整年都在工作的人也会多八九万的收入。
由此来看,在体制内工作真的不意味着躺平,而是意味着继续发挥自己身为年轻人的热度,趁着能工作的时候多攒钱,等到老了,退休了才能享清福。
如此来看,其实大家应该理性一些,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好岗位,有些人只是幸存者偏差,只有真去了,真体验的人才有发言权。
哪怕在同一个公司都有编制,都算是体制内,可是别人去的时候很幸福,你去就不一定了,因为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福利待遇大不相同,是指入职的年限和应届毕业生也会影响。
在考虑体制内的薪资待遇之前,先想想如何让自己进入体制内
没等会走就要先跑,这是很多大学生们急于求成的想法,自己还没考入体制内呢,就想着去衡量哪家公司或者是单位更好,这是不正确的。
首先要想想怎么顺利的进入体制内,从过来人的观点来看,体制内的工作如果是国企,央企的话,那就一定要参加校招,如果参加社招的话可能还要排长队。
如果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那就只有一条路,走到还有就是不停的考试,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只靠自己选择就要慎重。
其次就是尽量走选调生的途径,选调生的机会很少,选拔标准也很严格,但是直接就是正科级别的待遇。这在很多地区是很吃香的。
不过有人说在北京,上海这些市级的选调,和市级以下的选调生并没有省直那么值钱。大家应该把目光放的高远一点,但是不要去眼高手低。
另外是要接受风险越高回报越好这个道理。无论是哪个行业,你必须要有绝对的信心,保证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也有承担失败风险的能力,才能进入最好的那批企业。
过来人表示肯定会有朝九晚五和福利待遇都不错的央企,国企,但不一定能进去,因为那里比你想象的门槛还要高,还要更加内卷。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些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