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铁头打教培”事件在网络上闹得轰轰烈烈,我从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学科与非学科之“争”
相关意见对于学科类的培训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包括时间、年龄、费用等等,但是唯独没有对学科与非学科进行明确的定义。有人说,这还需要定义吗?语数外物化的补习,这些都属于学科类培训。那么问题来了,大语文算不算语文学科呢?如果算,那么暑期档播放《长安三万里》严格意义上也是用“电影教学法”培训了中小学生必背的48首古诗,也算学科类培训。所以,并不是有汉字的就是语文学科,有数字的就是数学学科,有字母的就是英语学科,因为这样的区分过于简单粗暴。在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内容出品方有权利定义自己的产品。至于它叫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并不重要,比如我为了出国留学,学习雅思托福,我也可以说我在补习英语,难道这也算学科类培训?如果要说“铁头”有什么贡献,也许他这么一“折腾”,可以推进这个标准尽快出台。
二、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
第一,我不去恶意猜想“铁头”是否是为了蹭流量,选择暑假“打教培”,打某知名机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铁头”预设了这件事的结果正义,预设了教培是“毒瘤”的结论。可惜,证据不足,为此,他不惜在直播中“万元悬赏”教唆并诱导上课的学生进行“偷拍”取证,这个行为是违法的,是极其恶劣的。第二,铁头未经允许扰乱正在正常运营的机构,并随意拍录,这个行为也是站不住脚的,是违法的。这就好比我跑到你家里,随意拍照录像,并发到自媒体平台,指控你私藏违禁品。这就是预设的“结果正义”,所有的过程都经不起推敲,毫无“程序正义”可言。所以高喊“你违法了”的铁头,才是真违法的那个。法治的社会,比的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是“正义”的,预设的“结果正义”也不一定是“正义”。
三、给“铁头打教培”的三点建议
教培的“假”可以打,具体是打哪些机构,怎么打?第一,“卷款跑路”的机构该打。有些机构明知资金链已断,却仍在预收款,欺骗家长的“血汗钱”,如果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帮助家长追回损失,那绝对是功德一件。第二,夸大宣传、煽动焦虑的机构该打。“夸大”意味着不诚信,“煽动”意味着动机不纯,如果你可以从法律的维度制止这种错误的行为,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极端分子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读”。第三,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该打。这是师德师风的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很容易利用“强势地位”不当得利。这些方向,是能够得到家长支持的,是得民心的,民心是持续获得流量的基础,君子获“流”,取之有道!
从你打“短斤缺两”开始关注你,觉得你确实在能力范围内做了好事,为老百姓发了声,但或许在流量面前没有“把持”住,“惩恶”的形象在逐渐成为“恶”,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还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