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一年级学霸,二年级普通生,三年级当差生?成绩三级跳,不是偶然

很多人都说,小学一二年纪的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

这一点,相信家长们都深有体会。

一二年级的孩子很聪明,不用多么努力学习,就能轻轻松松考个100分。

可上了三年级后,跟其他同学的差距就拉开了,学习是越来越吃力,成绩是越来越差。

其实,孩子成绩三级跳,不是偶然,家长要引起重视。

一年级高分是假象

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年级高分是假象,其中有很大“水分”。

◆题目相对简单,考试的难度系数是非常低的。

◆已经提前学过,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上过学期班,其学习大纲就是一年级内容。

◆语文没有阅读和作文,数学也只是加减乘除,容易得分。

学习不是匀速前进的,之所以说一年级的水分很大,其实是相对于三年级以上来讲的。

就拿数学举例子,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难度上明显有一个加速期,所以很多孩子到了三年级后,成绩明显分化。

这种变化,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落差,更甚者会影响孩子接下来的成绩。

那么,一年级的孩子到底该不该考满分?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先生建议:“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考100分,因为这个100分是有魔法的。”

这位校长说,在一年级的时候,鼓励孩子争取最好的成绩,这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

是在学习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养好习惯,尝到甜头。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苛求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也许孩子并不是每次都能考100分,但偶尔考个95分,他也能很快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值得鼓励的。

“态度决定一切”,一年级先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再谈成绩。

二年级是纠错的关键期

不少家长会发现:

孩子升二年级时,不像一年级轻轻松松就可以考到100分,而是分数经常在95分上下徘徊。

分析试卷时才发现,语文容易在看图说话上被扣分,数学则直接暴露出孩子的“粗心”。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不爱阅读,素材积累少,语文试卷上的看图说话就显得干瘪瘪。

写字不规范,不喜欢打草稿,做后不检查等,导致粗心问题。

二年级是纠错的关键时期,也是狠抓习惯的关键时候。

二年级可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有: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发言。

◆在作业上:制定计划、独立完成、动脑思考、仔细检查。

◆在做题上:慢慢读题、专心做题、字迹工整、回头检查。

◆在阅读上:每天坚持、摘抄词句、善记笔记、分享心得。

家长还要记住一点: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生活习惯好了,学习习惯自然也不会很差。

二年级可培养的生活习惯包括有:

◆早睡早起,不熬夜,作息规律,按时吃饭。

◆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整理书包、做家务活。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己上下学,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先自己想办法克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大人。

二年级是习惯的养成以及巩固阶段,家长一定要趁热打铁。

三年级是分水岭

教育界有句谚语: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一二年级,孩子考试成绩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到了三年级,孩子似乎变“笨”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成绩直线退步……

其实,这个情况就是典型的“三年级现象”。

为什么到了三年级,学习就变得这么困难?

以语文为例子,我们来看看:

一年级:畅游拼音

二年级:字、词、句(看图写话)

三年级:阅读写作

四年级:阅读写作

三年级开始,阅读理解+作文两道大题,占了卷面成绩的60%~70%。

所以才会有“三年级是道坎,更是分水岭”、“三年级滑坡”等现象。

那么,哪些孩子会滑坡?为什么会滑坡?

有老师这样强调:滑坡的背后,滑的是成绩,缺的是习惯。

以下这五类孩子最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三分钟热度,耐不住性子,学习自制力差。

◆学习粗心大意,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但做题时经常出错。

◆没有每天坚持大量阅读,阅读的质量不高。

◆对家长和老师话当“耳旁风”,听听就过了,不放在心上。

小学三年级仿佛是一场“大洗牌”。

如果家长没有把握好这个重要阶段,多半孩子都会栽在这道“坎儿”上,一旦跌倒,高年级后就很难再弯道超车了。

如何顺利度过三年级这道坎?

三年级现象的发生,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首先,成绩下降的原因是所学内容的难度增加导致,这是外部因素。

其次,内部因素主要是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针对“三年级现象”,不恐慌,但要重视。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道坎?

◆和孩子进行细心沟通

在三年级会有一个身心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等;

家长都要和孩子进行详细沟通,让孩子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到心中不慌。

◆关注孩子的学习效率

平时写作业要花多长时间?课后复习速度怎样,有没有头绪?

考试是否不够时间答完卷子?学习是不是拖拖拉拉?

学习效率太低,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要狠抓孩子的学习效率,拒绝拖拉。

◆注重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可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抓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阅读是孩子终身受益的礼物,但让9/10岁的孩子独立阅读还是会有难度的。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辅助一下,可以通过自身也去阅读来影响孩子,可以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

◆多跟老师保持有效沟通

教育界有句名言:老师是桨,家长是帆,家长和老师只有互相合作,彼此配合,才能在孩子路上各司其职,才能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行。

所以家长要跟老师保持有效沟通,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为了孩子,请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