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国务院参事: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这是国务院参事钱颖一在2017年做的演讲,太深刻了。 早在2017年就清楚地看到了现在的趋势,真不愧是国务院参事。

在国务院参事钱颖一看来,未来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对于创新人才的教育,有3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

我们中国的教育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在过去改革开放40年里,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升级,我们的教育也面临转型的压力。

在知识爆炸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过于注重标准答案与技能考核的应试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已经显露出明显的不适应。

我们需要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层次的改革,使教育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把教育简单等同为知识传输和积累的过程。

考核评价过分依赖标准化测试,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国际学生评估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排名低下,明显落后于创新型国家。

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也显示,过度依赖机械式记忆的应试教育模式,将丧失其优势。

与此同时,在教育公平和发展人的全面能力方面,我们也存在短板。

强调知识点记忆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价值追求,这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城乡区域之间、各类学校之间存在的教育资源和质量差距也对人才成长的公平机会构成阻碍。

在应试导向的基础教育阶段,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高强度的题海操练上,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导致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无法得到足够培养。

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很重的。学生的课外兴趣爱好时间极为匮乏,也少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现行的培训评价机制更看重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而非对其应用、传播和教学能力的考核。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需要实现从知识输出为王,到关注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转变。

虽然我们也注意到教育部也发布了“减负”改进教师评价体系等等,

但我们也能看到,效果很微弱。

另外,我们也应当注意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真正变革,仅仅依靠行政指令和制度设计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特别是家长群体的理念更新。

因为在当下的环境下,教育成为社会分层与阶级跃升的主要途径,家长的焦虑与期望叠加,导致应试教育的惯性难以打破。

总之,中国教育正在经历从规模化发展向质量本位教育的重要转型。

这不仅需要政策导向的调整,也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尤其是家长群体的观念更新。只有当社会环境准备好了,教育转型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传统的观念、市场的压力、社会的环境都是制约因素。但是,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关注,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共鸣;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被上升到越来越高的高度。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变化。

所以,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人才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应当意识到这关乎国家发展前景和民族未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终究在孩子身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