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醒悟: 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 家长和孩子读一读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道: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少孩子的心态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现实。

亲戚家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最后一门考完后,回家一直垂头丧气,闷在屋子里不跟人交流。

家人们聊起这件事,都以为孩子只是答错了几道题,或许还能报个好专业,毕竟他从小到大成绩还算不错。

直到分数出来后,才知道他丢掉的又岂是一点分值,而是选择的机会。

亲戚回想了下过去大半年时间,无奈地感慨道:

“原本看孩子压力大,玩点游戏放松下也没什么,没想到却毁了他……”

之前他们理解孩子备考太紧张,于是当孩子每晚睡前玩手机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刻意阻止和教导。

几个月过去了,打游戏已经成了他每天必备的流程。

从半小时到几小时,甚至有段时间竟然熬了一夜玩手机。

如今看着刺眼的三百多分,落榜的他悔不当初:

“曾经努力的几年好像都白费了,但怪不了任何人,只能怨自己。

这些日子玩手机成瘾,心一直静不下来,只要开始背知识点,脑子里就会浮现网上的段子;

一旦遇到不会的题,想到的竟是先打两把游戏放松下再做,结果一打就是两小时;

坐在考场上,看着很多以前练过的题,记过的单词,背过的公式,都十分陌生,不知从何下手。”

仔细想想,无论是学习,还是教育,其实都是如此。

你付出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就会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沉迷享乐的时间越久,就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01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

终将让你痛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小时候不懂,长大后才追悔莫及的?

知乎答主@雾雨之灵一针见血,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说,小时候刚开始认字时,喜欢看成语故事。

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叫“掩耳盗铃”。

他当时心里想的是,这人真傻,捂着耳朵偷东西能骗得了谁?

然而等长大了才后知后觉,自己和同学一起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

一起做了很多明知道不应该做,却克制不住自己的事情。

如果没被抓到就沾沾自喜,但其实警告的铃声早已响起,只是自己捂着耳朵假装听不到。

或许,成语里的傻事没人会去干,但成语故事里的傻瓜,却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

有多少孩子,一边上课睡觉,一边在心里窃喜,次次都没被老师发现。

可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又开始迷茫,该如何跟爸妈解释直线下滑的分数,该怎样完成自己的学业。

有多少孩子,考试全靠作弊,甚至还会向同学炫耀自己的作弊技巧多么高超。

可当中考、高考到来时,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大脑却只有一片空白。

这才发现,最好的年华已经在自己的“小聪明”里一点一滴荒废了。

今年三月,广东深圳,一个男孩沉迷玩手机无法自拔,凌晨一点都放不下手机,父母为此头疼不已。

他的父亲思前想后,特意给儿子请了一天假,让他自由玩手机,自己则在一旁监督。

儿子玩了没多久就感觉累了,眼睛都睁不开了,父亲依然叫醒他,既然喜欢玩,就玩个够。

短短一天时间,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下了保证书,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热播剧《大考》里,潘小宣是个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几乎没有吃过半点苦。

在他看来,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半点用,生活中又用不到,上大学也没意义,一心只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后来,潘小宣便休学去父亲的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他的聪明机灵也得到了工厂师傅的认可,他自己乐在其中。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有一天,他因为太自负差点闯下大祸,想弥补却看不懂说明书,才彻底明白了无知的代价。

老话说得很对:

“让你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让你痛苦。”

你以为游戏带来的是快乐,但长期沉迷游戏,迟早会荒废学业,毁掉自己的成长道路。

你以为安逸带来的是幸福,但一个人在舒适区停留得太久,就再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你以为会偷懒是机智过人,但结局终会像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写的那样: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孩子,你要知道,时间是检验结果的唯一标准。

那些你以为不幸且痛苦的岁月,等未来某天想起来,或许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02 千万别让一时的放纵

成为一生的差距

《我与地坛》的书评里,有位读者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

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

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所谓的“枪”,往往指的就是那些因为年少无知走错的路、做错的选择,是不当回事,就任其不断恶化的坏习惯。

但等你真正明白的时候,子弹已正中眉心,到那时再想改变已然来不及。

记得曾看过一个采访:有位叫陈茉莉的00后女工。

她每天都在机械性地重复着流水线工作,身体不适不敢请假,就连累了都不能坐下休息会。

除此之外,她还要常年忍受被老员工排挤的委屈,费尽辛苦过后也只能拿到3000元的月薪。

面对镜头,回忆过往,她潸然泪下,表示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好好读书,人要是没有学历,在社会上就会有受不完的气。

的确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读书时没吃过的苦,后来都加倍承受了。

读书时几年的放纵,拉开的就是和别人几十年的差距。

当你为了生活辗转反侧时,曾经班里的学霸生活惬意,成就无限。

当你因为学历问题不得不频繁跳槽,还得时刻担心被淘汰时,他们早已用那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平步青云。

《人世间》里,“六小君子”因为选择不同,人生的走向也大为不同。

曾几何时,他们并肩而立,都是普通工人,有着同样的起跑线,未来似乎都是一片光明。

可多年以后,几人重聚之时,彼此的眼界和格局已经拉开了一大段距离。

吕川和向阳因为考上了大学,去了更远的地方深造,变得更加优秀,对于世事也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而剩下的人,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费力向前,可即便如此,也难以追赶上他们俩的步伐。

聚会不欢而散,那几个曾经没有好好学习的人都被狠狠的上了一课。

后来,赶超在弥留之际,语重心长告诫儿子的同时,也讲出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心声:

“文化水平很重要,你们这代人那就更重要了。

要是没文化,早晚要被社会淘汰。”

人总是这样,在将来掉入深渊时,才痛心疾首走错了路。

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人父母因为年少无知犯下了错,就只能期望孩子别再走那条老路。

但世上有太多人,直到再也无法弥补遗憾时,才能明白其中真理。

趁一切还来得及,请告诉孩子:

你上学时用摞起来高高的书挡住老师的视线,其实挡住的是自己的未来。

你深夜里躲在被窝开开心心玩个通宵的游戏,其实消遣的是自己的人生。

千万别让一时的放纵,变成一生的遗憾,更别再亲手,为自己埋下一个又一个坑。

03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

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

“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益,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种花养植物,想要其发芽生长,就得先营造一个滋养幼苗的环境。

了解清楚植物的生存习性,给予适当的水分,日晒得当后,再“对症养护”,悉心培育,自能等到花开。

孩子也是这样,成长路上就像小树苗,总有一些长歪的枝杈,枯萎的叶子。

父母唯有耐心处理,帮其修剪,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贪图安逸是人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避免不了会有些贪玩的时刻。

父母一定要及时督促,别为孩子积攒坏习惯,更别让孩子自毁前程。

曾获得《最强大脑》“脑王”称号的杨易,分享过一段学习经历:

他年少的时候,常常冒出“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总想出去玩”的想法。

每当他因为学习太难想放弃的时候,妈妈就会告诉他:

“一道题不会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时间学一下才能学会的。

如果你不学,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遇到这道题目。

你就只能想,我当时本来可以学会的,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你想这样吗?”

由此可见,好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鞭策,更少不了习惯的培养。

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四件事:

1. 戒掉手机的依赖

写作业的过程中,把手机放的远一点,不要养成用手机搜索答案的习惯。

避免影响学习效率,防止沉迷手机游戏等。

每晚睡前不玩手机,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重要的事。

告诉孩子:长时间地沉溺于手机,会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让学业荒废。

还会影响发育,长时间地坐着、躺着、趴着等姿势玩手机,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就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 注重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是成功的开始。

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坚持运动,坚持阅读……

这些好的习惯,不仅可以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能让你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3. 制定合理的规划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放假期间,也不要放纵自己太过玩乐,注重劳逸结合的同时,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点。

不管是当下的学习,还是未来的生活,唯有做到有条理,有规划,你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4. 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圆桌派》里,李玫瑾教授提到:

“孩子的任何一个表现,基本上就是父母的水准。”

你在家的样子,就是孩子十年后的样子。

你经常陪伴孩子读书、运动,孩子就会从中获取能量,思维敏捷,身心健康。

你时刻督促孩子坚持、勤奋,孩子就会拥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变得越来越优秀。

很认同一个观点: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教育路上,请记住:教导孩子的好时机一旦错过,就再也难以弥补。

学习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重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