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是高潮, 也是结束! 城乡学校新生一年级入学现“冰火两重天”

开学季,不少城市小学面临大量新生涌入的尴尬局面,个别学校甚至达到开设70多个一年级班的“荒诞”程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乡村学校则陷入学生数量极少的困境,不少面临被迫停办的危机。

城乡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导致学生入学现“冰火两重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石,究竟怎样才能实现?

一、城市学位告急

山东某小学开设43个一年级班,单个年级近2150名新生,某位家长将孩子去学校报到的这个情况发到网上,震惊网友。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孩子所在学校一年级竟达74个班。

就算按每班50人计算,74个班级的一年级新生也高达3700人之多。这种数目在一般小学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岁人口约1655万,同2021年相比减少约100万。

这标志着过去5年的生育高峰已经结束,未来学龄人口将持续下降。

但许多第一线城市的学位增速跟不上人二胎、三胎增长,导致入学压力持续增加。

以北京为例,2022年该市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约20.5万人。

而2021年首次入园的3岁人口就达30.7万,该市已连续多年出现入学难题。其他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等情况也较为严峻。

二、农村学校人数骤减

与城市入学的火爆相比,农村的学校却岌岌可危。有网友爆料自己村小学仅剩1名学生,且是老师挨家挨户劝说学生才勉强“留住”的。

另有报道显示,一个乡镇共10所中心小学,除2所百余人外,其他8所加在一起都不到400人。

农村适龄学生数量正在以惊人速度减少。作为承载乡村集体记忆的学校,它们面临功能弱化甚至关闭的危机。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与近年加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6岁以下儿童人口从2010年的3193万降至2020年的1743万,10年间减少近一半。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也直接导致乡村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城就学的情况也较常见。

农村学校萧条无生气的场景令人唏嘘。这既影响乡村教育的有效提供,也对巩固乡村发展基础构成不利影响。

三、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教育公平亟待关注

当前城乡教育入学现象的根源,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发展失衡、教育资源配置失当等问题密切相关。

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导致乡村适龄儿童数量急剧下降,学校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大量集中在主要城市,学校容量扩张跟不上人口增长,导致拥挤水平持续恶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如果任由教育资源长期两极分化,不仅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阻碍农村地区脱贫进步。

同时一味督促生育,教育资源跟不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过去几年,我国实施了鼓励二孩、三孩的生育政策,导致了人们扎堆生二胎、三胎,造成了一波短暂的生育高峰。

2023年秋季小学入学人群中,既有2016年9月1日之后出生的,也有2017年9月1日之前出生的学生。他们恰逢2016年二孩政策导致的生育小高峰。

由此造成了今年一年级招生出现较大压力。但是仅仅是如此人数已经造成的入学高峰压力目前许多城市已经难以承受。

但6年后,作为二孩政策效应的这群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这将再次给当时的初中招生带来一定压力。

不过,从长期看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趋势不变,这种入学高峰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消退。

各地教育部门应统筹考虑学校规划与城镇人口变动,合理调控教育资源配置,以应对未来入学压力的波动。

同时,还需持续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及时提出长效的政策对策。

只有当公共服务和资源能够跟上生育政策,政策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语:

教育公平并非一蹴可及,需要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努力。当前入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应引起足够重视。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只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不应将其简单等同于教育公平的达成程度。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经济社会各方面持续协调发展,以及教育部门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制度创新。

对于城市、乡村入学两极分化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吗?

留言参与讨论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