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客观理性: 理科生的错觉

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现代哲学和人类知识论有着深远影响。

休谟的著作广泛涵盖了伦理学、认识论、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等领域。他在他的主要著作《人性论》中提出了一种经验主义的观点,认为所有人类的思维和理解都基于感觉经验,并否定了一些传统哲学观点,如因果关系的确定性和个体自我存在的实体性。

在政治哲学方面,休谟强调了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经验,并提出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政治理论。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们的实际利益和共同协议,而不是来自于某种神圣权威。这对后来的现代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提出科学世界观,即通过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的方式获取知识。提出三个论点,世界客观存在,自然有律可循,理性认识世界。简单来说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撇除价值因素。

他还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事实知识,一种是价值知识。事实知识要么符合逻辑之理,要么符合经验之理。而文科的价值知识便是谁都对,谁都有理。

上篇说道理科是价值无涉,客观理性,而文科是完全由个人好恶影响。我们的质疑是科学就是价值无涉,不夹带私货吗?

当然,科学的发现是价值有涉的,而一旦发现对了,研究过程便是价值无涉的。以此哲学家汉斯提出发现与辩护的语境是不同的,发现时是夹带私货的,而辩护的语境是价值无涉的。科学一旦被发现出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依然是非常客观的。

总之,理科生搞研究,对了就是价值无涉,而错了就是夹带私货了。那么历史上那些错误的科学理论都是夹带私货了,今天的科学理论就一定是正确的?没有夹带私货?假设今天是最好的时代,那么历史上那些都是错误的。这便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人物的流氓状态。

哥哥上物理课时,老师经常会骂亚里士多德,说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亚里士多德那时候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认为,我们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当我们回到历史中去,我们会发现科学也并没有什么客观不客观的。

它是一种范式,即科学圈内一大群人所信奉的那些东西。科学也没有累进性,而是一种科学革命,就是发现一个东西,修修补补,结果反例越来越多。然后修补工作做不下去了,当初的老家伙们陆续去世,信奉新范式的年轻人长大了,推翻了旧的理论。地心说比日心说发现的早,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但日心说并不能说比地心说更正确。因为日心说并没有地心说那样能够帮助观测行星轨道与导航。日心说与地心说这两套范式,究竟相信那一套,取决于谁更能让人们相信。

所以,科学与学术就是同行之间互吹,吹完了比谁更能说。所以,一切都是我们的信念。一切都是虚无的?以上全错!!!

虽然是一种范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产物,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但是,科学依然是一种正确标准,不同于文科的美不美,爱不爱,喜不喜欢,而是学术圈内都认同的一种标准。这种标准有五条规则: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介姓、标准性。

这五条规则谁轻谁重,为什么是这五条规则,五条规则是科学共识,他就不会对推翻吗?

…………

对于这样的疑惑:

科学是一种框架,一种模型,他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

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传统,到了近代西方崛起,发扬光大,它是正确发展方向的。那么其他文明就是错误的?就只是陪衬品?

有学者提出,实验室里面做实验就是为了发论文,实验室的输入是各种瓶瓶罐罐实验数据,输出就是论文。提出科学非为包装的科学与既成的科学。我们现在在教科书上看见的科学知识都是像菜品一样被包装了,然后让我们看到的。

自然与人碰撞后,人们来优化,就是科学知识。

我们感知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吗?

真的又如何,假的又怎样。

以凡人之躯怎么能探索无限的宇宙,倒不如停止探索,多爱护自己与身边的人。

阅读摘录:我曾统领百万雄师,如今却空无一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信仰和利剑。在短期内,利剑可能凌驾信仰之上,扬威耀武;但从长远看,信仰必将打败利剑,光芒闪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