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河大90后女教师火出圈! 近500万粉丝跟着她“上大学”……人民日报、央视纷纷报道

“李白是个上门女婿”

“苏东坡嘴碎臭脾气”

“白居易是一个超级好的饭搭子”

“月饼最早的时候是军粮”

……

何楚涵博士

近期

90后女博士、河北大学老师何楚涵

凭借着自身丰富的学识

和轻松的讲课风格“出圈”

被评价为“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

在讲课之余,她在互联网上

以“知识博主”的身份传播文化

在全网拥有近500万粉丝跟她“上大学”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

也对何楚涵老师在网络平台上

为人们分享知识进行了采访报道

抱着录课的初心发视频

全网近500万粉丝

何楚涵,艺术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教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影视艺术批评、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等。

在学生们的眼中,何楚涵不仅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传播文化的摆渡人。何楚涵个人账号,在全网已经拥有了近500万的粉丝量,包括抖音、微信视频号和小红书等。

谈到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契机,她表示,其实很纯粹,最初是为了通过录课发表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讲课成果,主要想“接受一下大众的反馈。”

何楚涵把讲课片段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6个月的时间吸粉百万。一篇讲诗人王维的视频收获了超65万点赞。

随着在网络走红,何楚涵获得了更多外界关注。从第一个作品到现在,共8个月的时间能够有如此多的观看者和学习者,她很意外。

最初抱着录课的初心,现在能够一步步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一部分人,何楚涵表示很开心,“我的课堂最多超不过150个人,而我现在的很多短视频可能都会有上百万人看过。”

与时代接轨

用有趣的方式讲历史故事

在谈到所获的成绩时,何楚涵很谦虚。提到“网红女教师”“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互联网大V”等标签时,何楚涵坦言,一方面很开心,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文化,自己是享受其中的。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有压力的。

她说:“社会从来不缺乏掌握知识的人,缺乏的是听得懂、用得上的知识。”因此她选择用与时代接轨的方式,讲授知识,传播文化,她会分析周杰伦的歌、王菲的歌以及引用人格测试题的方式等来增加知识的魅力。她愿意用有趣的方式把中国的历史故事继续讲下去。

取得优秀成绩的何楚涵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谈到,自己电脑里每天至少写三千字,不管在哪儿,背着电脑实现移动办公,向她的恩师仲呈祥先生学习。

仲先生是她的博士导师,身为艺术学的召集人,仲先生仍然坚持着在报纸上写文章,何楚涵做文化传播也从老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

“其实人到了某种程度被人喜欢绝不是那一刻才努力的,可能在那之前,已经努力了十年甚至更久,只是在这个节点被大家知道了而已。”

将上课和文化传播做成一件事

仍然会做好本职工作

何楚涵从求学到工作,都未曾远离自己的热爱。从诗词到小说文学再到电影,在热爱的世界里逐步开阔自己的疆土,她坚信着,兴趣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我们今天的人为什么要读诗,更多的传达人的精神追求,是超越日常吃穿住行的,所有的精神都会物化在艺术作品里,艺术就让我们看到人超越的这种力量,力量的传承也是靠人来改变的。”从小热爱诗词的她投身到艺术教育行业,对艺术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谈到何楚涵视频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栏时,她讲道:“读万卷书就是说阅读其实不光是读文字,还要发挥想象,每个人心中的灰姑娘是不一样的。行万里路就是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的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我觉得书本可以带你去。古人登高才能发现世界有多广阔,站得高,站得远,视野也就开阔了。”

何楚涵不仅这样讲,她也是这样做的,她的眼中所看,心中所感,笔下所写都是自己的奔赴与热爱。

何楚涵谈到,自己也喜欢美食喜欢旅游,闲暇时刻,喜欢发发呆,放空自己。问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她表示,自己仍然会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一名老师。

“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就是如何把书本上相对复杂、晦涩的知识,深入浅出地、用大家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在通俗易懂中、让知识‘活’起来。”

面对短视频网络的迅猛发展,她说:“短视频平台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里,我将上课和文化传播做成了一件事。”她在老师和知识博主的双重身份中找到了平衡的支点。

正是有像何楚涵老师这样的知识博主,短视频成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上,何楚涵老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她秉持着文化传播者的初心,继续向前迈进。

网友纷纷点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