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复旦附中的小画家们在外滩办画展, 艺术教育培育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

“当结构不再拘泥于空间,当想象与现实碰撞,我们的校园将拥有哪些形态的可能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国际部校友祁睿琳在她的插画作品中,将折纸艺术与校园建筑互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结构体;而来自高二年级的丹贞宗杰、格松措姆、次仁央宗几位同学则运用口罩、多媒体软件等素材,将作品幻化成了一只只蓝色蝴蝶,拼接成大海、天空、人生的《三部曲》……

他们都是“观察者”,用眼睛观察校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然,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他们也是“思考者”,用问号去探究身边的所有。近日,位于外滩的复星艺术中心ANNEX空间变身清新雅致的画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问·思”艺术作品展在这里开幕,师生创作的作品一一展示。

展览主题取自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问”不仅是对生活的观察,更是对生命的感悟;“思”是探寻所见、所闻及所感,深入思考。“问”与“思”是获知规律的秘径,通过视觉语言将所问与所思进行真切地表达,即为艺术。

展览共分为“童心绘彩”“少年笔意”和“青春华章”三个单元,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艺术风采。参展作品共计55件,选入画册作品74件,作者分别来自复旦附中、复旦附中国际部、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复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复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上海市民办兰生中学。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反映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彰显了学子们乐学好问、善思笃行的优秀品质。

“教学楼前的两棵树和石头,见证了学校的一切。它们如此顽强。石头虽不美,却生机勃勃。这象征着我们的精神,无畏和坚持。”国际部12年级学生AliceMa在谈到她的油画作品《校园》时这样说。

高三3班夏纤芸说,在附中的艺术课堂上,同学们能通过伟大的作品体悟最真实的生命;能将自己对生命的观察与理解付诸艺术创作的实践,实现自我对美的追求……艺术教育,是对美感的唤醒,唤醒对灵魂深度探索的渴望、唤醒感知力,在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观察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在复旦附中,艺术课一直是学生的热选课。艺术教研组的老师们分别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为学生设计了声乐、古典音乐、平面视觉艺术,以及传统与现当代艺术四方面的艺术课程。此外,还积极建立校级艺术团队与兴趣小组,在原有管乐团、合唱团基础上,先后开设了戏剧社、街舞社、美术小组、书画小组、吉音社、陶艺社及影视制作社等,艺术社团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另一片天空。

每年,学校还会在校园中举行“春夏秋冬”四季艺术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对视觉艺术有进一步的深度体验。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都是学校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节期间开展的器乐、舞蹈、综艺、摄影、微电影、T恤创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附中学子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平台。

上海拥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化演出等资源,这些无疑是拓展学生对艺术体验与认识的最佳载体,使艺术教学更加丰富、立体。此次校外艺术展的举办,就是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师生能够更深入、直观地理解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在创作体验中走进艺术,感受和传播真善美,不断提升艺术修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