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很短、7天很长。相信很多毕业生一定正在为调休后补班而苦恼呢。这届年轻人可真不容易,父母那个时代8小时工作、周末双休;下班也没人扰。
而现在能放几天假回老家团聚,对于外地的毕业生简直是一种奢侈。网上简单的一句话走红:下次相聚大概就是明年春节了。
再有这样的连休属实不易,稍微好点的单位,春节属于带薪休假。而且如果有加班,其中至少3天要按照正常工资加倍发放。不过有些人留在工作地,可不是图加班费,而是回家更糟心。
“指甲那么长以后怎么做家务”,大学生被亲戚说教
刚结束的假期,大概有不少人都回到老家参加婚礼。这种场合即使对普通的参与者,往往也是一种不可小觑的“社交”。
坐席的人当中,说不定就遇到什么样的“奇葩”。尤其是一些空有年纪而缺乏素养的亲戚,真好奇他们是不是上天派来专门“制造是非”的人物。
一名女大学生便遇到阴阳怪气的阿姨,对方看到她手上精致的美甲,不是夸赞反而很不屑地问:“指甲那么长以后怎么做家务”。
换成笔者这种习惯了“尊敬长辈”的乖乖女,怕是又要暗自伤神了。不过现在的学生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这种长辈影响心情。
00后的习惯,就是“遇强则强”;你对我友好,我则尊敬您。你若没事找茬,那就别怪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女生怼的很精彩,她故作惊讶状,反问:什么?我老公(男朋友)很心疼我,都是找保洁做家务的;您这么大岁数还要自己干活,儿子和姨夫不心疼你吗?
这种所谓的长辈,或许是平常被太多人纵容过,没有想到女生竟然好意思这样讲话;更没料到她能把“阴阳”的本领发挥得比自己还到位,硬是愣在那没话说。
为何有些长辈那么喜欢说教别人?内因、外因都存在
这位女大学生分享的经历,引起不少毕业生的同感。每逢小长假,搞得回不回去都苦恼。好不容易能歇歇,结果不是参加喜宴就是家庭聚会。
关键是,如果氛围其乐融融,当然皆大欢喜。可在很多家族当中,总存在一些长辈,似乎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只有挑拨离间、找不痛快。
评论区有位女生表示也遇到类似情况,结果旁边有位大爷都看不下去了:人家爱美,又没花你的钱,你在这多事干什么?
不禁让人纳闷,让有些长辈做个文明、安分的“正常人”,咋就那么难呢?这类人很喜欢说教别人,绝大多数都并非真的“为你好”。
而是打着这种幌子,感受一下教育别人的感觉。笔者分析主要可能有两种原因。从内因上讲,他们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礼貌,又对“长辈身份”缺乏足够正确的认知。
在许多人眼里,光是凭岁数大,就能成为说教别人、挑拨关系的“利器”。毕业生如果反驳或者走人,他们又要把责任推在“现在年轻人不懂事”这方面。
第二,隐形的外因容易被忽视。很多过来人发现,亲属中那些比较有本事的父母,子女很少被亲戚说教。即便他们是多么不堪,在见风使舵的亲戚眼里,也有十余种讨好的理由。
没有家长撑腰的毕业生,更容易“断亲”
这个假期可以说是春节的“提前演练”,有些毕业生在外地没有回去,但春节基本上都免不了要回老家面对这类问题。
00后产生了更多断亲族,有人说这代人缺乏人情味。笔者倒是认为,对于不少家族的相处模式而言,这些敢于成为断亲族的毕业生,反倒显得更正常些。
亲朋好友其实说到底都是“外人”,没有必要过于在乎。人家说你好、说你坏,又能如何。阻挡毕业生回家的,本质上是自己家长的态度。
没有父母撑腰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选在远离这样的场合。例如,笔者一位同事,她的父亲竟然愚钝到,为讨好亲戚而疏远女儿。
女生察觉到亲戚对自己不友好,一对“拎得清”的家长,绝对不会把亲戚的重要性架在父女关系之上。可惜有些家长,总是通过跟别人一起难为子女,来试图融入所谓“大家庭”。
【话题】你身边有这类人吗?
#搜索话题教育争霸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