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还看见一个博主在说,以后别投入教育领域了,为什么?因为孩子越来越少,教育市场肯定是越来越萎缩的。
那么孩子少是怎么造成的,是计划生育的后遗症吗?因为不让生所以现在都不生了?表面看有点道理,但是那么多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为什么也少子化呢?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些内在的机理在的。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物质水平提升了,各行各业不管是真繁荣还是虚假繁荣,只要在繁荣,那么少子化就是必然趋势。以前我说过,当人们从温饱中挣扎出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更多地去寻找自身这个个体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按部就班,或是一直试图去完成什么规定的义务。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有没有发现,当物质基础起来了以后,不管哪个国家,女权运动往往随之而来——这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你去看日本女性什么时候开始大谈女权的就知道了。一方面是步入现代化国家后,体力劳作减少,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带动社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在繁荣期,尤其是在现代法币信用社会,随着金融工具被大量使用,必然导致资产泡沫化。
而一资产泡沫化,就必然导致赚钱机会的增多,投机机会的增多,暴富人群的增多——这些里面有很多并不是真实的社会财富,比如东京或者北京的房子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它只是泡沫化,是不能兑现的,只有极少一部分的量在市面上来回倒手,一兑现就会露馅儿。那么暴富人群的增多,尤其是男性投机者占大部分比例,就会导致男性财富体量的竞争变得尤其激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自己手上没有10万却在网上看不起100万甚至1000万的情况,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多么大的差距,资产泡沫期嘛,身边总有买对什么或者拆迁然后就暴富了的神话,于是总认为这些事情离自己也只有一步之遥。
接着女性的生育权就会同步泡沫化,于是天价彩礼,看不起普男,不想将就的情况就会萌生——注意,不想将就是完全没问题的,我说的泡沫化指的是很多女性会看不起跟她在同性别里价值排名相仿的男性。于是单身率就必然暴涨,少子化必然出现,因为那些原本能匹配的人,由于主观因素而匹配不上了。
你认真观察,知乎人均年薪百万,小红书人均宾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普信男,姐妹们独自美丽这些观念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不是说这不对啊,只是说你可以去观察一下那些个时间点,跟中国资产泡沫化的时间点比对一下,就会发现不止中国,所有国家都一样,因为组成所有国家的基本单元都是“人”,是人就拥有一样的人性。
接着会发生什么?“普男”们开始躺平,开始不要孩子,不付彩礼也不结婚了,工作也开始摸鱼,对了,你还可以去追溯“摸鱼”这个词出现的时间点。俞敏洪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一个男性如果不需要女性的话,他怎么都能过。所以整个社会总产出开始降低,资产泡沫化开始被刺破,这个国家就会正式进入衰退周期。
这就是少子化的必然性,它不是说你想避免就能避免的,说的好像你把教育机构打翻了,像查卖淫嫖娼一样地去查补课就能解决了一样,它本质上是男女之间对于对方的期待,随着进入经济周期的某些阶段,而必然发生不匹配的问题。
而一个发达国家要走出衰退怎么办?必然是开放移民,而不是所谓的鼓励本国人生生生,生生生有一定作用,但起的作用较小,周期也非常长。最好的学校都是利用自己的优势,直接抢最好的生源,而不是试图把普通人变成天才。如果你不理解做品牌这些虚的东西有什么用,还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才叫价值”的思维阶段,这里你就可以看看,这就是品牌的从高打低,否则你就只能劳民伤财,最后可能还多了一堆垃圾。
所以我们是时候仔细地想一想了,究竟我们有什么能吸引别人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常听老师们说,我们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尖端人才,最后都为美国人效力去了,然后说回国的这些有爱国心,不回来的就没有,诸如此类。你会发现这里所有的想法都搞错了重点,人是自由的,为什么要绑架别人的选择呢?难道你就不能有东西吸引别人吗,为什么你做不好呢?
我们要的同样是已经成型的人才,这个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当然是抢已经被确认的璞玉而不是拿一块块的石头去赌。但重点是我们抢夺的资格在哪里?我们的体制机制是否给了别人安全感?我们是否为人才提供了足够发挥的土壤?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拥抱开放和创新了?拿爱不爱国来绑架,这是最弱者的做法,就像一家公司,老谈愿景格局不提钱,那就是耍流氓。
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少子化已成事实,不要再期待靠国民来填充这个缺口,而是要吸收更多的外来成品来打破僵局。这一步做好了,还会起飞,做不好,就不是跌落,而是坠落。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