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树梢,在地面上绘出斑驳的斑纹,12岁的莫言坐在校园边的草地上,他看着众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文化运动中红袖标的话题,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都在积极响应,仿佛这个红袖标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密码,而莫言的眼中闪烁着对那个显眼的红袖标的渴望。这是他对文化运动的认同,对那股潮流的一种追逐。
在弥漫着欢快气息的场景中,莫言不自觉地在人群中翻找,最终找到了一个红袖标。但当他拿起这个红袖标后,却注意到,与他姐姐的红袖标相比,自己的质地和做工有天壤之别。
他不禁心生疑惑,为何同样的红袖标竟然质量迥异,这让他感到难以置信。随着日子的推移,莫言逐渐开始留意到几位老师的奇怪行为。
莫言无意中发现,负责收取红袖标费用的老师,每天傍晚时分都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忙活着,他还闻着阵阵诱人的花生香。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逐渐注意到一个怪异的现象:为何每当红袖标缴费后,学校似乎就开始频繁出现花生的气味?他开始质疑这些花生的费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渐渐地,莫言有些心怀不满,他对于老师们的行为感到迷惑和憎恨,暗自揣测着这其中可能隐藏的不正之风。
随着他对这些事件的关注和好奇心的激增,他开始更频繁地观察学校周围的动态。莫言常常靠近老师办公室,试图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天傍晚,阳光渐渐隐没在树叶的掩映下,校园笼罩在一片柔和的余晖之中。微风轻拂柳树的叶片,发出轻柔的沙沙声,为校园平添了几分宁静。
离开校园的学生们已经不见踪影,只有莫言独自一人,手拿书包坐在校园的边缘。他留意到办公室窗帘间的一丝缝隙,心中蠢蠢欲动,想要窥探究竟。
他轻手轻脚地躲在办公室窗户外的草丛中,寻找着可以窥视的机会。最细微的缝隙似乎给了他透视内情的机会,莫言透过窗户纸的破洞,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些场景。
办公室内弥漫着昏暗的光线,宛如一场神秘的表演。莫言发现一名男老师兴高采烈地把玩着手中的花生,然后扔进嘴里吧唧嚼着。
但最让他惊讶的是,这名男老师还不假思索地将一些花生塞进了代课老师郑红英的裤腰里,在这不可思议的画面中,郑红英高兴得“咯咯”大笑,连连打趣。
莫言目瞪口呆地看着,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些老师在这温馨的校园里展现出来的行为让他感到诧异和不解。从他眼中,这一切都显得异乎寻常,甚至有些让他觉得不自在。
莫言心中愤怒和失望交织,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内心。他忍不住向身边的好友张立新倾诉,向他描述了他在窗户破洞中偷窥到的意外情景。
张立新闻后,为了支持莫言,便决定通过自己的方式引起关注。在村子的大队墙上,张立新借助他的艺术天赋,绘制了一幅夸张生动的画作,将莫言目睹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画作中老师手持花生,满脸享受地将其塞进郑红英的裤腰里,而郑红英则笑得开心大声。张立新想用这幅作品唤起更多人对于这件事的关注。
这幅画作渐渐引起村民们的热议,人们纷纷驻足围观,传说迅速传遍整个村子。郑红英也因这幅画作赫赫有名,场面逐渐失控,几乎家喻户晓。
然而,这场事件却对莫言的未来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莫言因为这件事失去了进入中学的资格,无法继续他的学业,他不得不放弃继续升学,而被迫成为了一个小社员。
每当莫言路过新生报到的中学,他不由得心生无尽遗憾。看着那些有机会继续学业的学生,他无法掩饰内心深处的沉重和失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梦想因为一时好奇,就此破碎。
即使失去了中学学习的机会,但他未放弃自己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向往。他坚定地自学起来,立志不让这次突发事件成为永久阻碍。
莫言将每一次放牛路过中学的时间视为学习的机会。他在每个黄昏和夜晚努力阅读、钻研书本。他自律、勤奋,努力弥补着缺失的知识,尽管没有正规教育,但他自我学习的效果并不逊色于课堂上的教学。
即使孤身一人,莫言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学识是不分出身的,只要有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这段自学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同时增强了他的毅力与自信。
经历了自学与不懈的努力后,莫言终于得到了进入艺术学院的机会。在那里,他继续了自己的学业,不仅填补了自己的学业空缺,还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
而莫言也最终摆脱了17年的困扰,迈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这段经历让莫言意识到,学识的获取虽然不一定要在书本中,但人生需要不懈的努力与自学。这17年虽然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它也是他人生道路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他未来的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