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导师和研究生的对话走红网络, 导师也是段子手: 找不到对象怪读博

今年的考研复试调剂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而研招网的调剂系统也即将在本月底关闭。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复试,获得了自己心仪学校的拟录取通知书,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

经验告诉我们,研究生生活的快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导师。因此,选导师成为了不少学生的烦恼,他们既不想遇到那种只会花言巧语的“无良导师”,也不愿意碰上一个对学生“放养”的“佛系导师”。因此,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高度契合的老师实属不易。

然而,事实上,研究生导师大多都曾经历过学生时代,他们并非都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严苛和冷酷。反之,一些导师也被赋予了“神仙导师”的美誉,因为他们相当“可爱”!

"神仙导师"在读研期间的一些趣事:

学生发朋友圈:科研一片坦途,毕业指日可待!导师:你这不好说

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充满信心的科研心情,表示对未来的科研道路充满信心,毕业近在咫尺。然而,导师看到了这条动态,评论了一句:你这不好说!尽管评论看似伤害性不强,但却带着一定的幽默和玩笑成分。

和导师一起日常聊天吐槽

没想到导师也会和学生一起吐槽、聊天!他对学校的管理表示不满,常常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发泄,但谁也没有想到学生们竟然让导师去发牢骚,不过要知道,房贷压力实在太大,导师也不敢充当“烈士”!

导师和学生一起吐槽博士生的面试表现

导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吐槽博士生的水平有多差,这似乎是老师们之间的共同话题。毕竟,大家都关心自己培养的博士生能否取得出色的表现。

导师:没有对象怪读博?

有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抱怨自己找不到工作,导师出于关心问他是否考虑继续读博士。然而,读博士对于他来说并不现实,因为很多同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继续深造。这名学生直截了当地拒绝,并表示读博士会更难找对象。但导师竟然回应说:没有对象怪读博?

导师充当“夸夸群”群主

研究生导师通常给人以严厉的印象,但谁知道有些导师实际上非常温和。他们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过分打压。这种温和和鼓励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支持。

导师是我的“老板”吗?

在读研期间,如果能够遇上这样的导师,那可真是一大幸事。因为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的老师实在是稀少,许多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往往显得陌生,甚至有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敌对”情绪。

近年来,这种趋势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愈加显著。渐渐地,人们更愿意将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比喻成“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我认为这种说法更多地存在于理工科领域,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似乎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

当然,这种说法也意味着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将“老板”这个词语引入教育体系中,似乎与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这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教育“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一些导师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创业、开展横向课题等活动,很少真正关心培养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受到毕业压力的困扰,有时不得不充当老师的“工具人”,这似乎强调了雇佣关系而非师生关系。

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我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老板”,只有经历过才有资格去评判,最重要的是,毕业是至关重要的!

导师更“青睐”哪几类学生?

品德良好,为人踏实可靠

首先,品德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导师通常面临着行政事务和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导致他们经常忙碌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与课题组相关的事务可能会被委托给学生处理。那些平时做事认真可靠的学生通常会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表现出踏实靠谱的特质。

对科研充满热情,专注致力

许多人认为科研是单调乏味的,大多数人只是因为毕业需要而被迫从事科研。然而,真正热爱科研的人却相当稀少。因此,导师更倾向于青睐那些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能够承受寂寞,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追求科研,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坚实的基础,有能力和潜力

哪个导师不喜欢那些被认为具有“天赋”的学生呢?这类学生通常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强大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具备创新潜力,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并且更容易在科研中取得成果。这使他们成为导师青睐的对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