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考研气氛组”悄然兴起, 才发现: 原来那么多都是“假”竞争对手

关于考研,很多人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考研的人数是逐年增多,但鉴于社会的竞争环境,不少的考生还是硬着头皮进行了报名,而拿不到较高的学历,就意味着走进社会之后,很可能处处受制,步步难行。

“考研气氛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原来那么多人报名,并非真有那么多人考试

从网上曝光的数据我们能够发现,每年考研的人数是不断的攀升,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考研的环境是越来越不好了。

但是,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个新的词汇“考研气氛组”却开始在网上流传开来,那么,这个气氛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考研气氛组”说的,就是“起哄式考试”现象,直白点讲,就是很多人都报名了研究生考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回去考试,有一部分人只是“随大流”的报了名,并没有坚定的考试信念,在备考阶段就可能直接放弃。

还有一些人,虽说在备考的时候没有放弃考试,但是却放弃了备考,而是秉着“会不会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了考试,而不去备考,只是盲目的考试,自然结果也是注定的,这些人一般都过不了初试,直接被淘汰。

所以,当我们看到考研报名的人非常多的时候,先不要紧张,因为这些人并不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其中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陪考”或是“烘托气氛”,根本对你造不成什么威胁。

“考研气氛组”究竟占比多少?

“起哄”的考生占比并不低,真相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常规思维来看,如果报了名,那自然要努力准备考试,但是很多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也有一些人是一时兴起报了名,也有些人是三分钟热度等等。

而根据目前所披露的数据来看,真正弃考,也就是在报名之后根本没有参加考试的人,大约占比总人数的1/10左右,这么庞大的比例,真的令人瞠目结舌,每年有几十万人报了名而不参加考试。

这时候,你是不是有点小庆幸呢,原来有1/10的人都是“假”的竞争对手。

不过先别急,还有更令你兴奋的事情,在剩余的考生中,还有近1/10的人虽说参加了考试,但是却属于那种毫无威胁的。

因为他们极可能并没有备考,而是持着一颗“试试看”的心理来“蒙”的,考过就是谢天谢地,考不过就是理所应当。

所以,考研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报名人数的8/10左右。

现在是不是觉得考研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晴朗了很多,心情也变好了吧。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可能会让你的“大晴天”再次变得“乌云密布”。

考研气氛组”的出现

虽说让考研竞争不那么激烈,但考研难度却在真实增加

“考研气氛组”的出现,确实让考研的压力骤减,但是,因为报考的人数较多,所以考试难度也就实实在在的提升了。

比如今年考研就出现了一些变化,像是专业门类的改动、复试占比的提高等,都让考试的难度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所以,就算是竞争对手少了,如果你在考研的时候没有真材实料,也是很难通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注重效率备考,强化自己,从而在考研中脱颖而出,顺利的上岸。

而想要达到效率备考,我们就需要注意几件事:

①一定要提前备考。

还记得考研明星张雪峰老师曾表示:大家的终点都是一样的,但是起点不一样。

如果你提前备考,就等于提早的走在了考研的赛道上,在别人还在原地休息的时候,你却在不断的接近终点。

所以,如果应届生想要考研,那么一定要提前一年,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备考,你比别人更加的勤奋,才会获得更大的上岸率。

②如果自己复习效率不高,一定要懂得求助。

很多人在备考的时候,发现自己虽说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收获,这就是低效备考。

这时候,就应该像别人求助,比如求助老师备考方向,比如直接报考研班等等,从而实现高效备考,这样能够极大的增加备考效率,在考试的时候也更容易上岸。

这里要注意一点,很多学生平时比较节俭,不舍得在备考的时候买资料、报学习班或选择考研自习室,这种节俭行为其实是假节俭。

因为一旦你备考资源不足,导致一考落榜,那么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复读一年,这一年的开支可不比备考时花的钱少。所以,钱到用时该花就花,要懂得高瞻远瞩。

③设定现实目标,做好备考计划。

在进行备考的时候,一定要设定好一个对自己而言比较现实的目标,比如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目标分数。

因为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会让自己在备考的时候感受到更多的失败和挫折,对备考心态不利。

而较低的目标会降低自己的备考效果,也会减少自己的竞争力,有可能会导致初试落榜。所以,一定要注意目标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结语

考研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所以我们既然报了名,就请尊重这个考试,这其实也是一种尊重自己的行为。

如果报了名之后,连考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更走不进社会了。

【互动话题】你是怎么看待“考研气氛组”的呢?你觉得“起哄式考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