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务员大门对留学生敞开的事件上了热搜,网络反应也是褒贬不一。
反对的主要理由是:
一,有些招牌岗位可能是“萝卜岗”有失公平。
二,担心大量招聘留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影响国家安全。
支持的理由是:
一,国家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利于国家发展,无可厚非。
二,出国留学的国家视野可以更好的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
两边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个人认为,只要是真正为国选材,无论是何种背景,只要能一视同仁,就没问题。
公务员大门对留学生敞开,有“酒驾”一类“案底”的孩子考公务员能否做到一视同仁。
有酒驾案底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不同地区政审标准不一,对政审要求较低的职位影响有限,无政审要求的职位基本无影响。
如果是醉驾,会被刑事拘留留案底。刑事犯罪留下的案底,可能会影响到子女的参加公务员考试、征兵、银行、国企、事业单位、军校和警校等的政审。
“老子”犯得错误,一定需要儿子来承担吗?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古人的做法,这种情况在古代是如何处理的。
公元前600 年的一天,在晋国宫殿上,大夫胥臣正在为推荐郤缺向晋襄公苦谏。
“这万万不可!”廷尉出班反驳道,“郤缺是罪臣郤芮的儿子,怎么可以录用呢?”
胥臣见殿上殿下一片摇头唏嘘,就正色说:“父亲有罪,儿子就不能起用么?大禹的父亲鲧有罪,舜帝惩罚了他,但是舜帝还是起用了他的儿子,
治水不是获得了成功吗?岂能因为父亲获罪的缘故而埋没了人才,贻误了国家大业呢?”
晋襄公说:“郤芮有罪,国家惩治了他。他的儿子一定耿耿于怀,怎么能赤胆忠心为晋国效力呢?”
胥臣说:“士为知已者死。郤芮有罪伏法,是郤芮罪有应得。君王你现在重用郤缺,正表明君王选贤授能,不拘一格。连罪臣的儿子都能重用,天下贤士怎能不策马扬鞭,踊跃前来投奔您呢!再说君王认为郤缺会因家仇废公,这也没有根据。
管仲曾经用箭射击齐桓公,按理说齐桓公抓住了他,应将他碎尸万段,然而,齐桓公却不记前嫌,重用他做相国,终于使齐国称霸诸候。”
晋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郤缺能够和管仲相提并论吗?”
胥臣说:“一斑可窥全豹,一叶可知秋至,察其貌而观其行,即可知其为人。
今天我从鲁国归来,见一对夫妇在田里锄草,那女子将饭罐高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请丈夫进餐。而那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我后来得知此人便是郤缺。夫妻相敬如宾,显示了郤缺的德行。
以模范的德行治理百姓,百姓就会讲仁义、尊君王、听命令,一呼而百喏,令必行,行必果,国家何愁不强大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动了心。晋襄公羞赧地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险些因为世俗的偏见损失了贤才。”
于是召见了郤缺,任命他为下军大夫。郤缺果然很有才能,为晋国的强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奖励胥臣荐才有功,晋襄公把“先茅”之地赏给了胥臣。
留学生可以“举贤不避亲”,那些有“案底”的后代考公务员是否也应该一视同仁?
公务员大门对留学生大开,只要不是“任人唯亲”能够经得起群众的考验,那就无可厚非。
毕竟新中国的建立,就是有一群热血的中华儿女放弃国外的诱惑,毅然回国建设新中国。
现在留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之所以引发“非议”,应该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有些公务员岗位招聘过度强调留学经验,让人怀疑是“萝卜坑”岗位;
二,现在的留学生含金量降低,许都人是“方鸿渐”而不是“钱学森”。
三,大量的基础公务员岗位招聘留学生未必合适,许多人根本适应不了,这类“人才”下基层也许又是一次“镀金之旅”。
公务员大门对留学生敞开,到底是“举贤不避亲”还是“任人唯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那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