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学校里的教师“夫妻档” 左手爱人右手学生很幸福

杭州日报讯2023“桃花湖之秋”教育论坛于近日开幕,丁桥板块的四所“丁”字头学校在论坛上互相赛课,今年赛课的主题是“幸福”。丁兰实验中学英语老师汪嘉琪、体育老师韩啸天在开幕式上搭档主持,选他们有个特别的原因——两位老师是夫妻。记者深入了解后得知,在丁兰实验中学目前共有7对夫妻教师。

一所学校里有这么多对教师“夫妻档”,这在全市也不多见,这种教学、生活体验如何?记者和这些“夫妻档”聊了聊。

“夫妻档”上讲台就像多了个助教

汪嘉琪和韩啸天两人是大学校友,但到丁兰实验中学后才认识,两人属于“双向奔赴”,相识一年后结婚,如今孩子快要读幼儿园了。

很多老师说,把婚姻培养的默契用在工作上,往往事半功倍。他俩很认同。有几年两人搭班,汪老师当班主任,“有些学生我不太方便交流的,他就帮我去做学生的工作,感觉像多了个副班主任。”

同为数学老师的鲁晓虹和王健国已经从教20多年,他们是大学同学,来学校前就把婚结了。鲁老师大学毕业后留杭,“我丈夫属于追随我的脚步来了杭州,本来可以去其他学校,但他偏偏挑了我在的学校。”一旁的王老师笑着说:“当时想法很单纯,觉得在杭州打拼,两个人相互扶持更好。”鲁老师早课比较多,两人一起在学校食堂吃完早饭,鲁老师会直奔教室,王老师则会熟练地收好碗。不久前鲁老师到常山支教,“我备课开始得比较晚,时间有点紧,他就帮我改PPT,给我提建议,一直陪着我,心里很踏实。”鲁老师说。

社会老师郑英姿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她鼓励丈夫——科学老师周圣岳去尝试感兴趣的事。这几年周老师考取了导游证等证书,还参加了不少马拉松比赛,在不少领域成为”专家“,可以给出专业建议,这也让郑老师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多做些感兴趣的事,特别是运动能让思维更活跃,加上我们一文一理、一男一女,有时班里遇到问题,我会和丈夫分享,他往往能想出奇妙的点子,激发我的灵感。”

学生总能知道老师之间的关系

提到“夫妻档”有个绕不开的话题——学生会不会“八卦”老师之间的关系?

尽管恋爱不会“官宣”,但学生的观察力不容小觑。汪嘉琪回忆自己谈恋爱时,有一次和家长聊天,“这位家长说女儿告诉她,‘带我们排练运动会入场式的是汪老师的男朋友。’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有次汪老师外出培训,学生们还以为她去结婚了,纷纷来要喜糖。

鲁晓虹空闲时会和学生聊自己和王老师的恋爱史,“我们这一辈老师不会特意把结婚这件事说出来,但孩子通过平日的观察知道了,我们也更坦然些,顺势教他们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幸福。”

学生是怎么看出来的?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传授”了秘诀:“就看日常互动,通俗点说就是‘撒狗粮’,只要是两位老师吃饭、散步、串门,一有空就在一起,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数学老师邵瀚莹和科学老师刘得宸这一对,“狗粮”撒得就很明显。鲁晓虹说,这两人大课间一定会见上一面。科学老师曹丽丹告诉记者,鲁老师和王老师也是这样,只要没课,一定会待在一起,“还经常在朋友圈里晒王老师对她的关心举动,我们年轻老师都把这些朋友圈当成给另一半的‘学习教材’。”

不仅给婚姻“保鲜”还教会学生懂得幸福

曹丽丹也是“夫妻档”中的一员,她和同为科学老师的戴维读研时恋爱,进校后不久就结了婚。曹老师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节奏,“每天都有亲人在身边,有点情绪马上就能送来安慰,之前产检他也能全程陪我,安全感拉满。”她之前和老公搭班,“我有些严厉,学生会觉得我在家里也是这样,都很同情戴老师。但这也给婚姻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同为老师,也会有更多共鸣。曹丽丹深有体会,“另一半是老师,更能感受我的辛苦,而且我们都有寒暑假,可以抽出些时间一起旅行、看演唱会。”

“不仅共鸣更多,而且我也能消化她的情绪。”韩啸天说,“我性格比较乐观,有时她觉得累了,我会带她去吃点好吃的,或者去逛逛街。”说到这他表情很幸福,“我放学后会打打球,她结束工作了就陪我打一会,这时身为一名老师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丁兰实验中学校长吴轶玲发现,学校的教师“夫妻档”在婚姻中互敬互爱,工作中互帮互助,双方往往都能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这种榜样效应一形成,最终受益的其实是学生,“如果老师自己不会追求幸福,又怎么能带给学生幸福?”

从教已经33年的刘燕飞和黄俊琪夫妇,是这7对夫妻档里婚龄最久的,有30年了。吴轶玲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两人一直相敬如宾,老师们都把他们当作婚姻的典范,两人的相处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学生,“黄老师把刘老师当成公主一样宠着,所以刘老师对学生总是笑眯眯的,说话和风细雨,黄老师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学生们毕业时都是哭着跟黄老师说‘再见’的。”吴轶玲说。

这几年,有不少刘老师和黄老师的学生的孩子,又成了他们的学生。召开家长会的时候,这些已为人父人母的学生还会找两位老师讨教婚姻幸福的秘诀,“老师的影响不只是在课堂上,还有学生的一生。这些‘夫妻档’在校园里释放着幸福的‘味道’,也引领着学生向着幸福的方向奔跑。”吴轶玲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