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采用的赋分制,不是直接按照卷面分数计算总分和排名,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考生的成绩进行赋分转换后再计算。那么,什么是赋分制呢?它对高考的影响是否重大呢?这里将为您揭开答案。家长们可以点赞收藏。
新高考一共考察6门科目,其中语数外是必考科目,而另外三门则是考生自己选择的科目。以3+1+2模式为例,3指的是语数外,是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的考试;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二选一,相当于文理分科,选择物理的考生会在一起排名次,选择历史的考也生会在一起排名次;2则是考生在物化生政地等科目中任选两门,组成自己的考试科目组合。
对于必考科目语数外,因为是所有考生都参加考试,所以可以直接比较考生的成绩。比如,你考100分,我考90分,你的成绩就比我的成绩好。
但是对于另外三门选择的科目,因为不同科目难度不同,有的科目容易得高分,有的则不容易得高分,所以直接比较卷面分数是不公平的。比如,同样是物理组的考生,你选择了地理考了90分,我选择了化学考了80分,虽然你的分数比我高10分,但我认为化学的学习难度比地理高,因此化学的80分并不比我的地理90分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考采用了赋分制。赋分制就是对不同科目的考生分数进行一定的加权处理,使得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可以相互比较。具体来说,就是将所有考生的卷面分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等级分数,然后再根据等级分数计算总成绩。比如,化学试卷如果难度较大,得分普遍较低,那么在赋分时就会给化学考生更高的权重,从而平衡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差异。
赋分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不同的科目和分数段进行不同的赋分。以3+1+2模式为例,共有四步。第一步是排队,即按照卷面成绩将所有同一科目的考生从高到低排队。注意,只有“2”的科目参与赋分,即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的两科。当考生选定了这两科后,无论他们是物理组还是历史组,都将在一起进行排队和赋分。第二步是分等级,将所有考生按照原卷面分数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比例和分数范围是事先规定好的。第三步是计算等级分,根据考生的等级,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的赋分结果。第四步是转换分,将等级分转换为最终的高考成绩。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选科组合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需要赋分。我们只拿出化学来说,你考了83分。全省一共有10万名考生参加了化学考试。按照排队规则,你排在了第15,000名。因为前15%是A等级,那你就被划分到了A等级。根据等级的分数范围,A等级是100分到86分。既然是A等级的末尾,那你的等级分数转换的结果就是86分。这个分数就是你进入高考成绩的化学分数。
那么,是不是赋分后的分数一定比原始分数高呢?不一定。有可能比原始分数高,也有可能比原始分数低。这取决于同一科目考生的整体水平。如果比你分数高的人越多,你赋分后的分数就越低;反之,比你分数高的人越少,你赋分后的分数就越高。因此,选科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科目都有庞大的考生基数,因此同一科目内的考生水平差异很大,不可能全是学霸或学渣。因此,虽然有少数考生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水平而吃亏,但总体来说,赋分制度仍然是相对公平的。只要你比别人考得好,排名高自然分数就高了。
关注郭先生,给你的升学规划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