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龙头时评|“全寝”之思: 互相砥砺 并肩前行

《哈工大同一宿舍3个人,全部当选院士!》《哈工程学子奋斗千余天,全寝保研!》……近一段时间,有关“全寝”的新闻刷屏。这些励志新闻,既让人啧啧称奇,又给人深刻启发:在同一个环境中,互相砥砺能带来共同成长。

据媒体报道,近日,当年同住在哈工大学生七公寓506的赫晓东教授、郭世泽校友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在2015年,韩杰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同宿舍3位博士生全部当选院士!据介绍,他们宿舍气氛始终特别融洽,经常一起交流学术问题。可以说,在学术的道路上,促成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无疑室友之间的启发帮助为各自的学术开端注入了正能量。来自高校的佳话也很励志。哈工程智能学院6公寓401寝室的6位男生,在大一就立下全寝保研的目标,定下按时起床、晚间学习到熄灯等规则。在互相监督和激励中,他们最终互相成就。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云:“近朱者赤”。这说明,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一个人实现进步。在这个环境中,人人自觉,人人上进,你追我赶,在收获崭新自己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彼此。共同好好学习,就能一起天天向上。

全寝佳话的本质是人才的共生效应。在共生效应中,群体成员受到其他成员的智慧、能力及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从而有效提升能力。共生效应在学习、科研等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在特定群体中,人才间的信息传递、取长补短,往往会极大促进业务提升,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群体可以是同宿舍、同班级,也可以是相同的研究机构、实验室。国内外很多事例都是该效应的生动注脚。比如,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歼-15副总师赵霞,这三位在中国战斗机领域闻名的总设计师,均出自西北工业大学1978级同班,被誉为“一班三总师”。再比如,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美国贝尔实验室人才荟萃,分别陆续产生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人才的共生效应带来诸多启示。对于领导者来说,引进用好一个杰出人才,以才引才,可形成人才群体。在一个人才群体中,营造出乐于分享、良性竞争、互励互助的氛围,就能不断厚植共生效应的沃土。对于个体来说,要努力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勇于加入优秀的团队,打破壁垒,拓宽眼界,才会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灵感启发灵感,勤奋激励勤奋,执着鼓舞执着。统筹内因外因,用好人才的共生效应,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将迈上更高的台阶,个体的生命也必将迎来新境界。

黑龙江日报评论员:樊金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