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为祖国工作了66年,其中48年是在退休前,18年是在退休之后。”11月26日举办的复旦管理学论坛上,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上台领奖,虽然年事已高,依旧精神矍铄,言语逻辑清晰。他就是本届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得主,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基发。
顾基发1935年出生于上海,今年已经88岁高龄。顾基发开创了中国多目标决策理论,率先提出优序法和虚拟目标法。他引领中国存储理论研究,在中国开创了存储论的研究和应用的先河;创立东方特色“物理-事理-人理”现代系统工程方法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方系统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之一。
以下是顾基发的获奖感言,寥寥千字带我们回顾了一位科学家的辉煌一生:
首先,感谢各位评奖委员,将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颁给我。这个奖是我们管理科学的最高奖项之一。我也深知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同志,他们也值得获得荣誉,不过我这次幸运一点先得了。我要向获得这个奖的,又是我所熟悉的前辈们,比如刘源张、傅家骥、成思危、汪应洛、王众托、赵纯均、李京文等等,还有两位不太熟悉的前辈夏书章和苏东水致敬,也希望有更多同行能够进入这个队伍。
我为祖国工作了66年,前面48年是工作的,后面18年是退休,大家可以看到我退休以后做了不少工作。我1953年考上了复旦大学数学系,这是令我深深怀念的大学三年,让我在政治、学业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大学四年级时为了学习计算数学,复旦派我到北京大学数力系学习并获得了北大的学士文凭。1957年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在钱学森、许国志和周华章教育下搞起“运筹学”。1959年从力学所派到苏联作副博士研究生,学的还是运筹学,从此以运筹学为业。1965年蒙钱学森急需,到七机部为导弹可靠性等软指标定量化服务。三年后回数学所以后又继续为航天事业出力,比如为载人飞船的安全性评估出了份力。
1978年以后,我们就开始搞“系统工程”。我先后为能源、水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开展系统工程的应用。后来到了80年代,我们搞一个叫“软系统工程”。上世纪90年代中,国际上开始关注“软系统工程”,因为原来碰到的是硬系统居多,硬系统就是比较物质性的系统,对人和社会因素考虑较少,所以开始采用软系统工程。
考虑到东西方文化、习俗等不同,我们提出了“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并特别加上“一种东方的系统方法论”,1995年提出WSR以来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990年,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综合集成”。我在退休后利用WSR和综合集成这两个方法,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人体系统进行研究和应用。
虽然我退休前没有能进入工程院的大门,但我也没有放松,我还是继续努力,继续工作,所以我又获得了2个国际性科学院的院士和3个国际性学会会士的称号。在退休期间,我写了6本书和很多文章,跟国际上组织也有很多合作。
我在2020年得了脑梗,感谢医生们的努力,虽然得了脑梗,但是最后我的脑袋没受影响,继续在工作,但没了那根拐杖走路就不太稳了。另外我正在写一本“共识”方面的书,马上就要出版了。
我最近一直在做跟“健康”有关系的工作,因为这三年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健康而奋斗,同时我也很关心我们国家的院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健康。我很痛心,我的很多朋友在最近两三年都去世了,我想,如果他们都健康的话,五年到十年能给我们国家做多大的贡献。所以,我准备把后面这些年都贡献给科学,用系统科学来做健康事业。
谢谢这些年来给我带路的老院士,老师们。谢谢协助我工作的同事们,朋友们和学生们的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