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一名老师最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这位名师的回答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7日讯(记者万建辉)除了教书,教师还有哪些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方式?何为“三栖”教师?教师如何通过跨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边界,积累生命能量?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做一个“三栖”教师》,其作者、湖北省仙桃中学高级教师苏祖祥,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学工作、生活实践,与读者分享一名老师最好的状态:“教有所思,读有所想,写有所得”。

新书作者苏祖祥老师。

苏祖祥是仙桃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还是北京市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教学主职之外,还笔耕不辍,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思想文化、历史人文、时政评述等诸多方面。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新京报》《今晚报》《人民教育》《当代教育家》等报刊发表系列文章。著有语文教育专著《语文不是语文书》,该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7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

新书《做一个“三栖”教师》。

日前举行的《做一个“三栖”教师》新书发布会上,苏祖祥告诉记者,这本书收录的是他最近几年在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他多年坚持跨界阅读的呈现。他的阅读兴趣比较庞杂,文史哲、科普类都在他的书单之列。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教师的常态,也是努力引导学生的一个方向。近年来,高考各个学科命题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陌生化情境设置,比如数学题目里有文言文,化学、物理题目里有古代典籍,语文考查围棋、人工智能、音乐鉴赏,这些变化实际上要求教学转变单一固化的思维模式,学会打破学科壁垒,从而为今后走上职场、面临陌生化情境、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祖祥为读者签名。

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苏祖祥老师在这本书中给出了回答:成为一个“三栖”教师。所谓“三栖”教师,就是会教、会读、会写的教师。做“三栖”教师,就是调动自己的一切资源,去读、去写、去教。“教有所思,读有所想,写有所得”,就是一名老师最好的状态。教师若只会教书,久而久之,就会沦为“教书匠”,只有广泛阅读,坚持阅读习惯,坚持思考,提出创见,并将所读所思写下来,才能展现一名老师独特的言说方式和生命能量。

现场读者提问。

《做一个“三栖”教师》就是苏祖祥交出的个人答卷。书中,他提出,“只有与孩子保持同样的姿态和视角,才有可能与孩子一样得到相同或相似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不仅仅是家教的方法与技巧,也是对孩子进行人格尊重、平等理念的浸染和熏陶。”“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件不能急、急不得、急也没用的事。爸爸妈妈能做的是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体悟生命的萌动,享受成长的喜乐,感念时光形塑人格的历程,以及文明教化的伟大力量。”

他建议,学校、家庭、学生要有一种不被裹挟的勇气,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空耗孩子的时间、精力,不去追求十全十美、万无一失,不做形式主义的奴隶,不把无意义的形式美化为仪式感,不过度在意一次考试的得与失。建议家长“风物长宜放眼量”,多与孩子感受亲情、享受美食,多去感受河山的壮美,多去亲近经典,从人类文明的智慧里汲取勇毅、果敢、沉着等美好的精神品质,为未来“以真求道,以善养气,以美修身”积蓄更多的能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