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多地进入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儿童感染人数增多。
民小生注意到,近日,
“学生边输液边做题”
这一话题引发关注与热议。
为满足患者及家属需要,
有的医院还开辟了专门区域
为孩子们设置写作业的小桌子。
如此,真有必要吗?
多地发布通知
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
这几天,北京市教委的一则通知受到了各方好评: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随后,多地教育部门也发布类似通知,要求“健康第一”。此类通知被网友称赞为“让教育回归常识之举”。
北京: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11月25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发文提出“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学生患病期间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
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引导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常通风,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山东:健康第一
1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倡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效应对当前山东省多种传染病叠加流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通知中提到,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制定差异化教学设计,对患病未愈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家庭作业不做强制硬性规定,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
山西疾控提醒
11月23日,“山西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提示,措施中提到: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报告,避免带病上课。
海南疾控提醒
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做好支原体肺炎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醒:
学生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
身体是第一位的,
一切以身体为重。
人们为有关地方的通知点赞,是因为它向公众强调了这样一个常识——身体是第一位的,一切以身体为重。生病了不仅要治疗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此才能加快痊愈,这是谁都无法违抗的规律和常识。
遗憾的是,这样的常识往往容易被一些人忽略——“小病不要紧,挺一挺就过去了”“输上液就没问题了,不耽误写作业”“别人家的孩子都没歇着,咱也不能落后啊”……家长们似乎也挺难。
输液与学习共存,某种角度上说,让孩子带病坚持学习,更像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还没上小学就开始学识字、学计算,刚上初中就开始通读英文绘本,所有课程都要提前学习、不落人后……有多少家庭、家长正在要求孩子、陪孩子这样做?
令人欣慰的是,近来也出现了一些回归常识的声音。比如,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北京市教委改革中考体测方案,“良好即满分”;有“学渣”的爸爸在家长会发言,畅谈学习不好可以和家长无条件陪伴并行……孩子的基本生理特点、现实不足和个体差异应该被正视、被尊重,孩子正常的休息和健康权益应该被守护——这是诸多家长应该收获的启示。
不建议患病期间赶作业
是回归常识之举
当然,尊重现实、尊重常识并不是不求上进和放任不管,而是给孩子们时间、空间,让他们可以按照自然规律去成长、舒展,而不是总被赋予各种超常的期待和压力,被拔苗助长。
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常识,是因为总有人忽略了“正常”是多么可贵,进而总去期待“超常”的出现,却不在意“反常”也可能潜伏其中。比如,很多学生体质下降,引体向上、俯卧撑、800米,一个都拿不下;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让教育发展回归常识或许任重道远,但再重、再远也要坚持走下去。期待更多地方的教育部门能够有更理性、科学的认知,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毕竟,如果没有健康,很多东西都会一并失去。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