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记忆术――记忆的底层逻辑, 深谙此理, 学习如喝水。

以此文献给在知识的海洋里苦苦挣扎的学子们。

学习,主要是记忆,记住了,基本上就等于学会了。这似乎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但是如何才能记住呢?于是,大家都去寻找方法,于是,学霸们总结出了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分享出来。方法有了,可是,还是有好多同学学习不得法,用不好,记不住,为什么呢?因为,方法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只适合于各自的主人,是主人的独创专利,别人用不来。

每个学霸的学习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但都成为了“学霸”。为什么不同的方法却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因为,方法只是个形式,方法背后所蕴含的原理是相同的。所以我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不适合自己的,自己也用不来。学霸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个人也应该、也应当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好,记得住。

比如吃饭,用什么方法把饭吃到嘴里呢?非洲人用手抓,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三种取餐方法是各自种族所特有的,是具有种族个性的独特方法。能说哪个方法好,哪个方法不好吗?再比如,大部分人用右手使筷子,而有的人用左手使筷子,我还看到有用左手执笔写字的呢,你能给他说左手不好用吗?剃头的拿锥子,各师傅各传授,方法是有个性的,此言不虚。

基于这种认识,不要再去寻觅别人的好方法了,也不要再向“学霸”索求灵丹妙药了,那都是他们依据自己的思维偏好而量身定制的,只适合他们的大脑,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只有自己去寻找,去发明。

学霸之所以能找到适合的方法,是因为他们在冥冥之中,摸到了记忆的底层逻辑,他们的方法都是暗合了这个规律,所以才获得了好的学习效果。今天,我把这个底层逻辑揭示出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能把这个逻辑规律吃透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好学习方法,从此使自己的学习开挂。

这个底层逻要点就8个字,它们是:1.重复、2.排序、3.重组、4.应用。下面我一一介绍。

一、重复

水滴石穿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水之所以能把石头打穿靠的不就是重复的力量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击打同一个地方,哪还有打不穿的道理,这就是重复的神奇力量。

从科学上解释,重复其实就就是在制造一种思维定势。靠多次的重复,形成思维惯性。日常背课文,背单词,读书,小学生写生字,一写好几遍,运用的都是这个原理。

重复是最简单的记忆逻辑,不需要繁琐的套路,一遍一遍的去做就行了。重复贵在坚持,只是太容易做到,好多人不屑于去做,或者,嫌太吃苦、太枯燥而不愿意去做。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运用这一方法时,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进行间隔性地重复。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间歇性地去重复,效果最好。这个方法的最大好处是简单、方便,有人用小卡片帮助记忆,把要记的知识点、古诗、公式、定理、英语单词写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利用零碎时间,一有空就掏出来看两遍,没感觉到怎么费劲就记住了。请问你用过这个方法吗?

二、排序

顺序是大脑最好的帮手。零乱的东西是最不容易记忆的,有序的东西又是最容易记忆的。你之所以在背书的时候觉得大脑一片混乱,那是因为你没有给知识点排好顺序。我们大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流程和顺序,比如,起床的顺序、做饭的顺序、开车的顺序,当一个内容越接近我们熟悉的顺序越容易记住它。你之所以觉得书不好背,是因为你没有弄清楚文本所表达顺序。或者说,作者表达的逻辑顺序给你的大脑思维回路不相合。如果,你能理出知识点的顺序,或者把知识点的顺序按照你的思维逻辑来编排,那么,你就能把知识点轻松背下来。

还是举个例子吧:

科举制度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应走向开放性与多样性;

3.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求才、发展,是为了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可以把1.2.3条按照考前、考中、考后的顺序排列为2.、1、3,考前确定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考中按原则来实施,考后达到选拔人才供国家使用。这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顺序是自己给定的,这个知识内容也随着顺序变成自己的了。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先弄明白知识点讲了什么、怎么讲的,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列知识点的顺序。道理易懂,关键是这个序是什么,这就要看各人的眼光了,之所以说方法有个性,问题就在这里,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选择的顺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选“序”要看各人的思维偏好。比如穿珠子,有人用红线穿觉得好看,有人觉得用绿线穿好看,也会有人喜欢用蓝线穿,这个线就是“序”。

再举个例子,找出下面不同的人:妈妈、爸爸、姑姑、奶奶。如果你选“爸爸”,你是依“性别”为序来排列的,“爸爸”排不到这个序列里,如果你选“妈妈”,你是依“血缘”为序来排列的,“妈妈” 排不到这个序列里。对一个记忆的知识内容来说,它包含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要用自己最个性化的思维顺序偏好来排列。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空间顺序如前后左右,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过程顺序如开始、经过和结果;逻辑顺序如因为所以,只有才能,尽管但是,即便还是等等。

按照这个方法来背书,一不要按照书本或者资料的原有顺序去背,要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排序,二不要按原文一字不差地去背诵,要挑出核心的“关键词”来记,只要把核心内容记住了,考试就不会丢分。只有这样才能背得快,记得牢,用时能写出来。一开始可能不能很好地还原原文意思,可以先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然后再对照原文修正,如此两三遍后即可记下。

三、重组

有些知识点是没有什么顺序的,或者原有顺序不明显,不方便记忆,就要自己给他重新组织,而使它有一定的结构或顺序。知识体现的是别人的认为的关系,转化为自己认为的关系。重组的方法有:

1.结构重组

常见的方法是画思维导图或框架图。把零乱的知识点先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再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给它重新组织起来,画成一个图。看下图,右边就是对左边的内容进行了结构重组。

2. 表格重组

画成一张表格,把零乱的知识点填写在表格里。这种方法适合做同类知识的区别用。

前两种精髓在于,别人的思维逻辑变成自己的逻辑,有人把它称为比较记忆法。

例如:

3. 语言重组

用自己的语言把零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大家都熟悉的编口诀就是,除了编口诀,还有编故事的,还有谐音法,还有概括法,背古诗用的首字串联法。

例如:用编故事法记“唐宋八大家”:一个叫王曾的人,在寒柳树下殴打了三个姓苏的人。王指王安石、曾指曾巩、寒指韩愈、柳指柳宗元、殴指欧阳修、三个姓苏的人指苏洵、苏轼、苏辙。

谐音法是把原知识点中的字根据编译的需要换成同音的别字,把圆周率值3.14159265……记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遛尔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运用的就是谐音记忆法。上例中的“寒”和“殴”与“韩”和“欧”也是谐音。

概括法如“双减”政策,“五大关系”“三个代表”等。记化学王水成分时,有人把它概括为:“三言一笑”,即:3 个单位体积数浓“盐”酸和 1 个单位体积数浓“硝”酸组成,

语言重组的精髓在于,知识点是“别人的”,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知识,知识就变成“自己的”了。

4. 编码重组

对一些更加零乱的知识点,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进行重组,那就来个硬方法,给他拆解,重新编码。有一个很有名气的记忆术叫“记忆宫殿”法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它把要记忆知识点与自己熟悉的场所联系起来,比如家里、卧室、办公室,甚至一幅画,然后,把知识点分别粘贴到相应的位置或者物件上,这样把“新知”与“旧物”相联系,因为“旧物”是熟悉的,脑子中固有的,想到什么“旧物”就想到了什么“新知”。这种方法就等于用“旧物”去给“新知”编码。这种方法还有人称为“图像法”。

通过以上对四种重组方法的具体说明,大家是不是已经看出来了,重组的精髓在于“彼此”之间建立联系。结构重组是把别人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建立联系,表格重组是把别人的逻辑关系与自己的逻辑关系建立联系,语言重组是把别人的表述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建立联系,编码重组是把“新事物”与“旧事物”建立联系。

四、应用

有一个叫费曼的人,他的学习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新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如果自己能够说清楚,别人能够听明白,那么就证明自己学会了,掌握了。他常用这种方法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会了知识,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得过诺贝尔奖呢。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费曼学习法”,这种方法的精髓就是用学到的知识来教会别人,教或说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表面上是教别人,实则是检验并巩固自己掌握的新知,因为,你在说的过程中,要检索、重组知识,然后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方法效果好,效率高,所以被人们誉之为史上最牛的学习方法。可偏偏有些小同学不乐意去教别人,认为自己学会了就行了,教别人纯属浪费精力。要知道,不用老师,如果你能教会全班学生,你可是由“生级”直接升格为“师级”了。开个玩笑。

除了这个典型的“费曼法”之外,平时的做作业、做试卷就是最直接的应用知识。只不过好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个原理,反做作业当成了完成学习任务,当成了负担,希望作业越少越好。还有的做作业做得头晕目眩,扎进了“题海”里爬不出来,做不完的习题。其实,每一道习题就像一滴海水,海水的成份都是一样的,破解的方法用的也都是课本里的知识,所以,你要把做题当作应用知识、检验知识的手段,会做的题,说明知识点会应用,不会做的题,说明知识点不会运用,那就回到课本里查找,或者问老师,弄明白了,再去运用知识把题目做出来。为了给自己一个“教训”,以便刻骨铭记,还要把这个题目记到错题本上,并把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备注清楚,是哪个知识点“卡”住了,一定要注明,提醒自己下次注意。

有一个词叫“万变不离其宗”,你所见到的各种学习方法,用这“四条”去套,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这四条底层逻辑的具体化。这“四条”是一个“宗”。如果你有幸看到这篇文章,并把它灵活地运用起来,你也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高效的、个性的学习记忆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但凡做好一件事情,都要付出,一是付出“劳”,二是付出“智”,客观对象越复杂,越需要智慧。学习也一样,学习的对象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知识库,要想学习好,光靠努力地“劳”是不够的,还要用好方法之“智”。能考上清华的,大都是聪明的,不是单靠努力所能达到的。如果这“四条”你能运用好,一定也是个聪明人。好了,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智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法吧!

[编后]请问“四条”用的是什么记忆术?这“四条”也只是用我的思维和语言表述的,如果你能理解了背后所表达的底层逻辑,你能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吗?如果你能做到,用的又是什么记忆术?欢迎留言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