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文科生的尴尬是因为供需问题, 张雪峰的言论纯属混淆概念

文科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行业,最核心的原因是文科生过剩了,这个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是100个里面挑80个的问题,这个是100万里面只挑10万的问题。

100个里面挑80个,剩下20个还可以去转行干别的,但是100万里剩下这80万,让他们去干什么呢?

文科生所从事的行业之所以没那么理直气壮,是因为需求量没那么大,供给量太大造成。

古代一个秀才的水平有多高呢?就相当于今天的高中生吧!会写个文章认点字而已,今天我们大部分人能做到,但为什么古时候的秀才社会地位就很高?他就有谋生技能?原因还是古代的秀才人很少,可以帮人写信赚钱,教书挣钱,另外,他还可以帮别人当秘书当师爷挣钱,因为这批人供给量很小,但是市场的需求它比较大,所以古代的秀才可以以此来谋生,都没有问题,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活下去。

今天大部分的文科生所从事的行业很卑微的,因为行业是过剩的,供给大于需求的,那岗位更别说了,行业本身就很卑微,人就显得更加卑微了,有你没你差别不大。

古代在方圆十里可能就两个秀才,自然就理直气壮了,你不找我找谁呢?

搞技术搞理工的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些年的经济的大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理工科岗位,所以理工科的人才显得理直气壮,有技术的人也有供需矛盾,30年前一个司机都是很理直气壮的,会开车会修车的司机是很牛气的,今天司机很不值钱,为什么呢?因为司机需求量小了,供给量太大了。

即便是程序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前程序员少的时候都是被捧在手心里面的,工资高福利好,二十几岁就拿着其他行业40岁的工资,每个人都在想着怎么样跳槽涨工资。供需问题,人少了自然就金贵就值钱。

今天的程序员竟然担忧自己被裁员失业,20几年前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无非就是供需发生变化,需求没变,供给量太大。

张雪峰的理论只是看到表面问题,没有看到深刻的社会问题,文科行业过剩了,行业本身是很卑微的,假如中国现在只有几千个律师,那你看看搞法律的人是不是很牛?大家都没饭吃的地步了,你能不卑微吗?

以前学外语的人或者学中文的人很少,既可以教书,又可以到企业里,因为高学历的文科人才紧缺,今天你想当个翻译都没地方当去,能翻译的人太多了。

不应该招这么多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结果大家都被拖下水了,张雪峰是混淆概念的,东北鹤岗的房子几万块钱一套,深圳的房子几百万一套,一样成本的房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因为东北没有需求,深圳它有需求,就这么简单,文科生也是这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