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风物一顾

朱航满

今年暑期,我与Mike去了北大燕园,他认为应该再去清华一次。北大与清华,如学林双璧各领风骚,确实该带他一游。

此来清华,没有按照网上的游览攻略,从清华西门进校园,因为如果这样进校,会感觉清华就是一个园林校园,其实不然,这只是清华的一部分。我和Mike从清华正门进校,先到主楼,因为记得我第一次到清华也是从正门进来,当即被这栋体态巍峨的主楼所震撼。主楼前一大片草坪,视野开阔,这是典型的现代广场模式,也是1949年后所建理工类大学的特点。从主楼向西,经过新清华学堂——一座设计十分独特的红色建筑,很像一个天外来客。新清华学堂的功能犹如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门前有各种古典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的预告展板。

新清华学堂再往西,便是清华二校门,这是极具风格的一个校门,门前有很多游览者在排队拍照。这次来清华,带了一本黄延复先生的《清华园风物志》。此前就将这本书翻读过,才知道这个二校门实际上并非旧物,而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后依照资料重建的。从二校门往北,便是清华园的另一个标志性纪念物——“日晷”,上面有“行胜于言”的字样。这是清华大学1920级校友捐赠的纪念物,也是清华大学的宝藏级标志物。日晷并不大,但在这个开阔的草坪上,却有一种极为特别的气场,与后面的清华大礼堂相映成趣。

清华大礼堂后面便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这里十分安静。图书馆前有个喷水塔,造型别致,是1922级校友捐赠,上面刻着“CLASS1922”。多年前读小说《第二次握手》,主人公丁洁琼勤奋读书的图书馆,就很像是清华图书馆的这种模样——高大明亮的玻璃窗,幽长整洁的走廊,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现实中的清华,培养出了很多饱读诗书的学者,其中被誉为“清华之龙”的钱锺书,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这是清华园的一个传奇。后来,钱锺书、杨绛夫妇在清华园建立“好读书奖学金”,鼓励爱读书的同学,也是一桩佳话。

从清华图书馆出来,我们漫步到了清华校园的河道,两岸柳树成荫,景色宜人。在不远处,我们找到了马约翰的雕像,旁边有把椅子,Mike就坐下来休息。他随后起身兴奋地对我说,在清华就连一把椅子都是校友捐赠的,上面还有铭牌呢。果然如此。我们走到数学楼前,发现每一把椅子上都有捐赠校友的名字,甚至在一把椅子上,还有两个人的姓名,我猜应是清华的一对校友夫妇。清华校友的捐赠中,我还喜欢一处观赏石,系1981年清华建校70周年返校校友捐赠,石上镌刻“清芬挺秀,华夏增辉”八个字。

经过清华体育馆,再往北就是所谓的清华景区了。在我看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能代表清华大学早期建筑风格的是大礼堂、图书馆、科学堂、体育馆这些民国建筑,而并非遗址园林。在近春园遗址,仅存一处遗物,为曾经的古建筑的拱券。从这种具有罗马风格的建筑构件上,依稀可见曾经的胜景。

近春园的小土坡上,有一座亭子,几位老者在合唱《红梅赞》,亦有伴奏,一位外国青年在旁边坐着,竟听得入迷了。亭子名叫“荷塘月色亭”,牌匾上的字,集自朱自清,显然是因为那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过去很多人认为朱自清这篇名文中提及的地方,是水木清华的那个池塘,结果那边建了一个自清亭,又建了一座朱自清的汉白玉像,但经过黄延复先生的多方考证发现,《荷塘月色》中提及的地方,实际是近春园遗址的这个荷塘。显然,校方已接受了这个意见,新建了这个荷塘月色亭,而水木清华的自清亭和朱自清雕像,则还保留在原处。水木清华这个地方,名气很大,据考证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现在的“水木清华”建筑,实际上不过是工字厅的后厦,但也别有一种风味。那里风景十分秀丽,如今成了清华师生的一个后花园,假山、荷塘、扶柳,令人赏心悦目。

过去,我总把“水木清华”误认为是吴宓曾经居住过的藤影荷声之馆。或许是吴宓这位留学哈佛的才子,对他的住所取名甚佳,使我浮想联翩。记得多年前一个傍晚,我来清华,独自走到水木清华,误以为我的这位乡贤就是在这间房子里居住、会客和读书,主持清华国学院的工作。这次来,细读了《清华园风物志》,才知道并非如此,吴宓的藤影荷声之馆实际上是工字厅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难怪取名“荷声”,因为这座房子实际上并不能看到荷塘,只能听听风过荷叶的声音。如今的工字厅、古月堂、藤影荷声之馆等古建筑被清华校方作为办公用房,并不对外开放,实为喜好访古者的憾事。有意思的是,二校门上有“清华园”三个刻字,十分醒目也很是特别;而工字厅的这个院子,也有一个牌匾,上面竟然也是“清华园”三字。想来,前者是清华校园之意,而后者大概是晚清园林之意了。

此来清华园,我最想去看的,实为王国维纪念碑,但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却没有看到这块纪念碑。用手机地图导航了一番发现,原来这个王国维纪念碑在科学堂旁一处树木遮阴处,较难被注意到。

我之所以看重这块并不显得特别的纪念碑,是因为这是清华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个纪念物,在激荡的历史风雨中没有受损,幸存了下来。王国维的学术地位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学术贡献,自然不必再谈。这块纪念碑的价值,还在于它由梁思成设计、陈寅恪撰文、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可谓集一时之俊杰,共同完成。故而,这块独一无二的纪念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特别是由陈寅恪撰写的纪念碑文,很有警世意义。碑文中赞扬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成学林之共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