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剧场效应”不适合教育, 心疼孩子, 切实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家长应扔掉“分数名次观”

减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层面上虽然出台了“双减”政策,校内减轻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数量,校外停办了文化科补习机构,但现实中的中小学生负担却并未减下来:学校布置作业少了,家长布置;明面上补习班好像没有了,双休假日家长仍想尽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地窖”去补习。

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人说了,升学要考试,考试要成绩,现在学习内容那么多,题目那么难,不让孩子补怎么能考高分?

所以,真减负就应该降低考试难度,不要挖空心思考难题目!

现在教材其实不难,难的是考试题目。书上的都会,一到考试,难度是课本上习题的3到5倍,不做课外习题,根本对付不了!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时间不够用,不加班加点怎么行?

乍一听,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这种减负方法是典型的脚疼治脚,不解决根本问题。

与这种理论相关的,还有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实现教育公平;

——取消“职普分流”,义务教育结束,让所有的孩子都上高中,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高中焦虑;

——取消考高,大学敞开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大学;

——硕士博士普及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手攥博士学位:

这样,家长就不用逼孩子学习了,学习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

这样的想法,如此的逻辑,实在是幼稚可笑。不要说现阶段难以实现,就算将来可以实现,就算所有的孩子都清华、北大毕业,人人都是硕士、博士,到社会上,一样分有分工,一样会有的留在“北上广”,有的会去乡村“走基层”,那时会,出些主意的人该如何去“分配”的……

孩子要长大成人,成功、成才,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学习。学习就会有考试,考试就会有分数,分高者能力不一定强、素质不一定高,但能力强、素质高者一定不会考啥啥零分。

所以,我们的关键问题来了,学习没有错,考试也没有错,考试题有难度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非得用一个抽象的分数标尺去度量所有的孩子?家长为什么非得让自己的孩子考试非得得高分,得第一?为什么非得将孩子的大学目标瞄准“清北”?

实事求是地讲,教师也希望学生考高分,但是绝对不会为了“区区绩效”“小小职称”而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所以,上级要求减负,学校教师多遵照执行,不是障碍。当前形势下,学生负担重的根源还在于家长: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高分,进名校!因此才有了“校内减、校外加”,家长千方百计、偷偷摸摸送孩子“地下补课”怪象。

所以,那种以为减少了学习内容,降低了考试难度,孩子负担就会减下来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

现实中,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生分数都高,“双百生”比比皆是,孩子考98分还是全班倒第一。但到了高年级,“双百生”就少了,到了中学以后,不要说全科满分,就是单科满分也不见了。

这个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习内容多,考试题目难,而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多元智能出现分化的缘故。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天生虽然都存有多种潜在的能力,但现实中,具体到每个人,却只会有一种或几种能力较为突出。无所不能的全才,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的——具体到学习成绩上,家长想让自己孩子每一个学科都考满分的想法永远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领域和能力。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绝对不能盲目从众,让自家孩子跟着别家孩子的兴趣走,围着别家孩子的特长转。别家孩子再好,只能是别家的孩子,让自家孩子走别家孩子走过的路,孩子不但走得累,更会迷失了自己。

“剧场效应”不适合孩子教育。别家的孩子再好,只能是别家的孩子,智慧家长教育孩子时,绝对不能像在剧场看戏一样,看到前面的孩子站起来,家长就要自己的孩子也站起来,再看不见,就站到椅子上,还看不见,就让孩子站到自己肩膀上……

家长如此做法,孩子是看见了外在的“戏”,但并没有“内生出看戏”的能力。如果天天看戏天天站,时间长了,孩子负担就重了,就累了,甚至一不小心,会跌倒摔骨折了!

所以,在孩子成长问题上,智慧家长从来不会让自家孩子跟着别家孩子盲目地“站”,而是要让孩子自己“个子长”!

在学习考试问题上,智慧家长,也会不强求自家孩子次次考满分,回回考考第一,而是善于发现孩子“自己的能力”,顺应孩子的天性教育,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才会兴趣盎然,乐此彼,真正没有了负担;也可能才会在某一方面,成为“天才级”人物!

2024年即将来临,要想切实给孩子减负,家长当把“分数名次观”扔进垃圾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