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日本的体育课是公开处刑?

2012年,「舞蹈」成为了日本中学体育必修课。小学的指导要领中,作为「运动表现」也加入了舞蹈课,据说现在的孩子们花了9年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习舞蹈和运动表现。当然对于擅长舞蹈的学生来说,舞蹈课一定是快乐的时光,但也确实有因舞蹈课受到创伤级羞辱的学生,我们必须把目光转向他们。

为什么会有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呢?《讨厌体育课》书中指出“为什么一定要跳舞呢?”。对于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提出的一个回答是跳舞是人类本来就有的表现形式。据说人们从古代开始,在发明文字之前就开始跳舞。从这个意义上说,跳舞对人类来说,似乎确实具有根源意义。

但是正如舞蹈被看作是典型例子一样,在班里同学的面前被指定去运动会有羞耻感。在表示失败时感受到的“丢人、羞耻”的词语中有一个叫“公开处刑”,

比如,体育课上会以实际技能测试等名义,让每位同学轮流在同班同学面前做运动和展示技艺。而当做这些运动和展示技能失败时,我们就会感到非常尴尬、羞耻。

就像“公开处刑”这个次的意思那样,对于不擅长运动的人来说,不难想象在同班同学面前展现什么技艺和表演简直就是地狱般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这种感觉也不仅限于不擅长运动的人。即使是擅长运动的人,在同班同学面前实践失败时,有时也会有强烈的羞耻感。“喜欢运动”却“讨厌体育课”的人可能是由这样的经验产生的。

另外,既然被称为“公开处刑”,不仅是因为某种行为动作被公开,反而是包含着更强烈地被处刑的语气。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由看到技艺和表演失败的同班同学的嘲笑、不由得发笑或者让人感觉到这种的视线产生的。

当然,那种明目张胆的“公开处刑”在现在的体育课上已经很少了见了。上体育课的老师每天也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但即便如此,在他人面前进行技能和表演,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到“羞耻”,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羞耻”呢?作为其中的线索,这里想考虑一下羞耻的真实意义。

20世纪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了一个著名的“钥匙孔”的例子来让我们思考羞耻感的本来面目。

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在你面前有一个房间,门是关着的。大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从那扇门的钥匙孔里窥视着房间里面。这时,可以听到背后有脚步声。在那个瞬间,大家一定会离开门口,并为自己所做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这个例子中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被谁看到了,却会感到“羞愧”。为什么其实可能没有被任何人看到却会感到“羞愧”呢?这是因为我们擅自意识到了他人的视线,也就是“他人的目光”。“羞耻”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萨特说羞耻,在其最初的结构中是在某人面前的羞耻。

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