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边晓晓江晴朗离婚, 程雨杉沈耀成cp, 《鸣龙少年》结局被批癫剧

2023,《一念关山》引发“癫剧”热议。

2024,《鸣龙少年》被网友点评成“开年第一癫”。

这部剧的口碑命运与剧中五小只的少年时代一样,似乎都拿了曲折剧本,它以不被期待的高考题材热度低开,却凭内容逆袭成人气与口碑并存的隐形爆款。

最后关头,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喜提“开年第一癫”。

同期其他新剧合起来的口碑走势,恐怕都没有《鸣龙少年》一部复杂,对于最终的“癫剧”评判,网友们的讨论,大部分都算“有理有据”。

《鸣龙少年》的“癫”,主要围绕三个要点。

12年后的结局,最“创”观众

《鸣龙少年》前期剧情没有点破爱情,但编剧给五小只安排了三条非常明确的感情伏笔,江晴朗暗恋程雨杉、李燃程雨杉双向暗恋、江晴朗与边晓晓互补有爱。

高考结束之后,又给相互有好感李燃与程雨杉安排了告白与情侣装“官宣”暗示。

然,12年后再重聚,唯美的青春CP却陷入了大乱炖。边晓晓与江晴朗两个小太阳走到了一起,却没有相爱相守,成了离婚CP。

原本与李燃相恋的程雨杉居然早已分手,更让人意外的是程雨杉和沈耀以新的“情侣装”出场,剧中多处细节都在暗示两人是夫妻或情侣关系。

嗑CP的观众,被这一反转创亖了,直呼编剧太癫。不嗑CP的观众,也一头雾水,这是治愈励志的故事里强行再撒一把狗血砒霜?

按现实逻辑,毕业12年后同学或校友之间出现CP大乱炖的情况,并不罕见,从校园走向婚姻的故事本来就很艰难,否则初恋也不会总是美好与BE并存。

但《鸣龙少年》在感情线上的安排,就像给一个童话故事突然加上了公主与王子的婚后真实生活,不是不符合逻辑,而是实在没有必要。

因为,太煞风景了。

观众看巧克力广告的时候,想看的是模特表现出巧克力的甜蜜与微苦,滋味里的丝滑享受,却肯定不会想看模特吃完巧克力后会拉出什么样的排泄物。

对高考逻辑的质疑达到顶峰

追求逻辑的观众看完《鸣龙少年》后纷纷怀疑编剧没经历过高考,很多观众都预见了五小只会实现差生逆袭,却没有想到他们逆袭的如此夸张。

进入十一班前,他们都是年级垫底学渣,起步分数线300-400,被学校判定为与本科无缘,一度想要建议这批学生把目标定在技校培养。

二模时期,五小只分数过500大关,到了高考,除弃考的江晴朗外全员进重本。从起点到终点,一年的时间,从在本科线徘徊到重本,3个月左右的时间。

任何一所学校的老师看了这教学成果,可能都要直呼好家伙。

《鸣龙少年》校长和其他老师看到十一班的结果,似乎很着急,即使临近高考,也要全校推行小蜜蜂教学法,让学生集体走班,就……很大胆。

临近高考突然打乱所有学生已经适应多年的方法,真的靠谱?一年时间,让垫底学渣逆袭上清北还都成功了,那是不是找到学习方法后都可以最后一年再冲刺?

缺乏现实高考逻辑,过于夸张的转变,亦是观众质疑“癫”的关键。

其实,《鸣龙少年》开播前期该剧便陷入过“又真实又悬浮”的争议,有观众觉得剧中探讨的高考、梦想、现实、原生家庭等议题非常真实,代入感极强。

也有观众认为差生一年逆袭上青北的设定,太过悬浮。

关于这个争议,七话曾经发文讨论过,个人的看法是影视作品需要与现实的共鸣,同时也需要戏剧张力去给予观众视听享受。

过于悬浮会失去故事底蕴,但一味要求真实,同样不可取,再真实的戏剧都没有纪录片真实,可观众对纪录片和戏剧的诉求,又是不一样的。

在这方面,《鸣龙少年》的“差生逆袭”理念在故事开局很好的烘托出题材热血氛围感,老师雷鸣对五小只关于考清北的观念输出,也相当动人。

观众可以从现实角度不认同逆袭的可行性,却不得不认可信念与行动的力量,正如雷鸣对大数据结果的解读一样,数据是冰冷的,可人,要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

但,戏剧化是《鸣龙少年》必要的氛围,可行性,亦应被考虑其中。

《鸣龙少年》高考逻辑逐渐受到质疑甚至被吐槽“癫”,并不是“差生逆袭”这个卖点,而是逆袭的结果与方法,处理的过度理想化了。

被高高举起又无形轻视的努力

十一班组建成功后,第一个让观众头皮发麻又觉得热血的镜头,莫过于雷鸣带五小只研究学校课堂现状,学霸班与学渣班的对比,直击人心。

学霸班与学渣班直观上最大的区别,是“努力”二字。

一个学霸的突出可能是天才,多个班级的差距,更多是努力,时间管理的自控能力、学习知识的动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这些让他们与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从这里,故事便铺了一个基调,差生逆袭,天赋虽是关键,努力却前提,雷鸣的前期教育,也是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努力学。

这原本是故事非常热血的一个基底,但当“努力”从十一班走向全校,却总会出现让观众产生“努力不被尊重”的观感,比如李燃与沈耀的对比。

再比如,备受争议的添翼计划。

一开始,雷鸣解释的添翼计划是给偏科人才添加一双翅膀,如果单门学科非常突出,可以收获青北录取低30分的福利,很适合偏科天才李燃和程雨杉。

但到二次面试时,自尊心再次被刺激的李燃痛斥添翼计划偏爱“好学生”,雷鸣则用贫富、综合实力差距的话术去挽回面试官的心……

前后概念转变,直接弄晕观众。添翼计划到底是天才计划还是扶贫计划?如果是前者,拼单科潜力就可以了,如果是后者,沈耀为什么也在候选人行列?

将富二代出身的学霸沈耀纳入候选人行列,却又以“卖惨”的形式帮李燃争取到名额,给李燃争取到的,并不是公平,而是变相的“不公”。

雷鸣争取名额的话术与沈父争取名额的话术,异曲同工。

一个是以“贫困”为优势,仅因对手是富二代,便否定了他多年的刻苦努力;一个是以“出身”为优势,因对手是贫困生便否定了对方的潜力。

两种观念,哪一个有真正的公平可言呢?

为李燃争取这个机会,应该是拼他的单科潜力、学习爆发力与态度,而不是替他卖惨,诺纯以出身为定论,最终对添翼计划的解读就应该是扶贫而非单科。

造成这种偏差,大概率是编剧在戏剧冲突与设定逻辑上融合的不够细腻,想同时突显沈父的傲慢教育与李燃的自卑情绪,牺牲了添翼计划本身的公平。

或者说,牺牲了对“努力”的尊重。

沈耀这个角色有很多问题,他的父亲更畸形傲慢,充满让人厌恶的特权味道,但抨击这些东西,不应该是以牺牲沈耀的努力来呈现的。

就像十一班差生全员超现实逆袭,会动摇努力的意义一样,人们会感受到差生逆袭的热血,会期待他们的成功,会愿意相信选择正确道路努力的人有收获。

可当逆袭的结果超出合理范畴时,多年的努力,就间接成了笑话。《鸣龙少年》在努力与天赋的处理上,略显失衡,导致推敲起来不够完美。

三个槽点,每一个都让《鸣龙少年》与“癫”挂钩,客观来说,七话同样认可这三点瑕疵的存在,但因此将它封为“开年第一癫”,其实有点冤。

这部剧瑕疵明显,有画蛇添足的结局,也有细节上的问题,但更多的,是触动与思考,它是一部有温度又有力量的作品,对很多问题的探讨,都非常深入。

剧中每一个论点都可以拿到现实生活来探讨,甚至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感,也许改变不了已经做好选择的我们,却可以警醒对下一代的教育。

而且,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没有采用包饺子形式收尾,而是让观众自己评判。

比如职业规划。

为了让五小只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雷鸣带他们去人才市场体验,亲身感受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理想与现实,爱好与生活,给予了这些年轻人最直观的碰撞。

曾经选专业、选学科甚至对于高考目标懵懵懂懂的观众,看了都会忍不住感叹“如果我当时看到这一段就好了”、“如果我们当时也有职业规划课就好了”。

有的少年人早早拥有了目标,并向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但现实中更多的少年人,对未来与目标是迷茫的,需要时间去寻找他们热度并愿意全力以赴的梦想。

当目标还不够明确时,高考是能给我们拖底的一张牌,考上好的学校,未来无论想做什么,都会拥有更多的选择,而这个选择,需要少年人给当下施加压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雷鸣是很现实的一个人,很现实的明白高考对五小只里4个家境贫困的学生有多重要,如果他们不抓住这个机会,未来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但编剧没有因为现实而否定理想的重要性,通过雷鸣与桑夏的观点冲突,让观众意识到高考重要之外,心理健康同样是一道生活的门槛。

雷鸣没有因为心理健康而放弃对“高考改变命运”的执着,桑夏也没有因为更重视心理健康而全盘否定雷鸣的教育理念,两者不断冲突,也不断并行。

高考很重要,用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同样重要,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剧中没有直接的答案,而是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家长和学生本身。

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努力抓住高考这个机会,高考将带来什么。让家长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与压力。

最后的答案,便由他们共同寻找了。

职业规划只是《鸣龙少年》其中的一个篇章,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直击现实痛点并给予观众疏导、治愈与讨论的东西,这些东西,与故事传递的信念一样闪光。

CP乱炖及细节逻辑的问题,影响了故事核心的力量,这一点并不否认。但因为瑕疵而将其视为癫剧,同样很可惜。

综合《鸣龙少年》全剧,它仍旧是一部温度居多的作品,希望影视行业在打磨故事时,更加缜密,不要再用10%的失误毁了90%的魅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