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海珠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哪些优秀做法?日前,海珠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军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表示,在2023年,海珠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下苦功,海珠区在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性的教育”核心工作思路,“十四五”时期,仍然坚持这一价值取向。
海珠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军。(海珠区教育局供图)
聚焦深度应用与融合创新
100%的学校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作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区,海珠区聚焦深度应用与融合创新。海珠运用区基础教育大数据中心(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打造覆盖完整基础教育阶段的数据库,精准绘制学生学情、教师教情、学校校情的“动态画像”,有力支撑教育教学流程再造与模式重构。
此外,海珠全区1-8年级学校配置《人工智能》教材及市统一提供的配套教学资源,100%的学校已正式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组建人工智能中心组,通过与创客、STEM等活动有机融合产出60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未来计划建设1-2所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样板校。
不仅如此,海珠持续建设各类试点学校。目前,海珠区已建成省信息化中心学校、省级网络安全实验校共9所,市级人工智能实验校、智慧校园、智慧阅读实验校、网络安全实验校共71所,实现以实验校为核心进行先行先试,开展以课堂练兵、项目推进、科研深化等研究,现已初步凝练一批优秀课例、校本特色项目和科研课题成果。近三年,在研或结题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课题267项,省融合创新示范推广项目12个。
以服务效能上的“加法”
实现学生作业负担的“减法”
“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两年多,海珠区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双减”工作特色。邓志军介绍,海珠区以“构建公平卓越的适性教育”为思路,抓住课堂、作业、托管服务三个教育服务供给提质的关键点,以服务效能上的“加法”实现学生作业负担的“减法”。
海珠区重塑教、学、评体系,引进华中师大专家团队推进深度教学实验;全链条开展质量监测,成立区级质量监测中心提供大数据支撑,结合联合视导,为学校提供教学改进的“一校一案”,提高课堂教学画像的精准度。其次,海珠区聚力作业管理,总结出“定标管理、总量严控、公示监督”等增效路径,以及差别设计、菜单选择、面批面阅、个性辅导、错题档案等提质方式,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在托管提质方面,海珠区严格落实两个“全覆盖”和“5+2”,集中推动“平躺睡”硬件改造攻坚;打造基础托管课程、素质个性服务课程、高水平团队训练课程的“1+X+Y”的课后服务模式;借力区少年宫、团区委等资源,多路径支持和丰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目前,海珠区小学午休“平躺睡”比例100%,参加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学生占比87.41%,提供特色托管学校近九成。
在切实做好“双减”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海珠区还不断探索特色之路,把劳动教育和体育运动作为“双减”的重要切入点。成立区科技劳动教育学校联盟,落实劳动教育“五个建设”:建设科组、建设队伍、建设场地、建设课程、建立清单;落实体育“普及+特色”“全员+个性”的活动模式,以“双动”促“双减”。
海珠将实施教育集团化3.0升级
实现含学前教育阶段的集团化全学段覆盖
近年来,海珠区区域教育水平实现稳步上升,教育教学成果渐次呈现、百花齐放。邓志军介绍,自2013年建立首个公办教育集团以来,海珠区成立7个教育集团,覆盖41所学校58个校区,实现公办初中100%覆盖。其中,4个集团(广州五中教育集团、广州市南武教育集团、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纳入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覆盖26所学校35个校区,横跨海珠区东西部。
目前,海珠区初步形成下一阶段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着力推动海珠区集团化办学进入3.0时代,明确构建“1233”格局、形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动局面、实现含学前教育阶段的集团化全学段覆盖的总目标。进一步提升海珠区集团化办学水平,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邓志军说,适性教育是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海珠注重适性教育理念的普及、落地,接下来会更加关注适性教育理念推广的实际成效、成果,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多元成才体系的构建,把三个学段(中、小、幼)看成一个完整链条,拟定各学段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升级提档“教、学、研、培、评”五维融合计划,点面共进深推深度教学项目。
邓志军透露,在2024年,海珠锚定创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目标,直面生均面积提升、校际质量均衡、优质多样供给等“三大挑战”,着力建立协同推进、专项攻坚、定期会商等“三大工作机制”,对标对表、靶向发力、挂图作战,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总策划:戎明昌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李阳
统筹:尹来程安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叶斯茗孙小鹏实习生黎梦诗
摄影(除署名外):南都记者钟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