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双减, 不是要孩子们都“躺平” 代表委员建议这样做“加法”

海淀妈妈琪琪最近就焦虑了。

“双减以来,我咋感觉我家大宝躺平了。我问他回家不写作业也不复习吗,他回答我现在都乐学了,减负了。”琪琪说,以前是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现在不写作业孩子躺平了,一点压力没有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吧?

“我很欣慰去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但是减负不是让孩子们‘躺平’,‘双减’不仅是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道,“要增加能力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全面健康成长。”

“减负不是躺平,学生负担减下去,教育质量提上来,要做好这道‘加减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减负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打好减负‘组合拳’,才能使减负不断走向深入。”

减负绝不是让孩子躺平

如果你的孩子躺平了,你会怎么办?

“学科补习班没有了,也有家长走‘住家教师’‘一对一家教’的‘野路子’了,投入更多不说,这不是加剧了竞争吗?”有同样焦虑情绪的,还有来自广州爸爸齐乐。

他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家长们要是打听到谁家孩子请了“私教”,就担心自己孩子被落下,只会更焦虑。“谁会让自己的孩子躺平?”

工作繁忙无暇接女儿放学的王女士则把孩子送去了艺术培训,但是王女士也有顾虑,“周一到周五,总不能天天素质培训吧?孩子时间是占住了,钱包受不了啊。”

“‘双减’在各个学校的执行标准不一,有的学校‘明减暗加’,有的学校‘趁机躺平’。”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调查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发现,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学生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减了,但课后延时服务和“美乐体劳”等素质教育怎么“加”、如何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等问题浮出水面。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履职这些年,也听到一些家长说考试评价不变我就不变,但我认为这中间信息不对称,如我们的中高考已经改革了,但仍有一些家长、教师还在让孩子接受一成不变的评价和教学方式。”

“其实,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校外补课越补越差、越差越补。”如何以中考为抓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刘希娅带来了建议。“还是要通过教育评价的‘牛鼻子’,让大家感受到靠刷题和时间堆砌是没用的,需要转变观念。”

“其实‘双减’对孩子最好的,不是所有人都趋之若鹜地刷题和补习,而是找到每个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发展方向在哪里。”刘希娅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坦言。

刘希娅介绍,谢家湾学校曾有个孩子,每天被家长安排刷题、竞赛,十分痛苦。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棒球联赛后爱上了棒球,后来他连续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棒球比赛,都有不俗的表现,多次被评为“MVP”(最具价值的球员)。

“在他毕业时,职业棒球联盟与他签约,他也正式走上了职业发展道路。”刘希娅欣慰地说道,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支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这不正是‘双减’的意义的吗?

“我们要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是只要分数,还是要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刘希娅说。

关注“双减”,绝不能只是关注“考”什么?“补”什么?,更要关注的是“人”,是每一个孩子的都各不相同的未来。

减负后的时间,不能让孩子荒废了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课外辅导大大压缩,相应的,家庭中的自由时间也大大增加。

很多孩子每天三点半放学后,家长不能“瞬移”到学校,是爷爷奶奶接回家的。各方对课后服务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也飞进代表委员的建议里。

“破解家庭‘焦虑’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让家长相信孩子在学校就能‘学得足’、‘学得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表示。

孩子在学校里“吃饱吃好”,家长才不会担心孩子“躺平”。与双减相对应的是“双增”,增什么?怎么增?在哪增?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就这些问题作出了更深层次的回答。

课后资源供给不充分,内容不够丰富,对孩子没吸引力……当前的课后服务仍存在这些问题。

王欢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引领中小学校科学分析家庭的课后服务需求,科学研判学生的成长预期,进行课后服务的课程化研发,实现课后服务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打通学校的“教育逻辑”与“服务逻辑”;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的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坚持优劳优酬的原则,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供给质量。

丰富孩子的课后时间,不让孩子荒废人生。代表委员在体制机制、师资配置、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等方方面面为孩子筑起“双减”后,优质课后服务的围墙。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看来,课后服务资源、形式、质量还有待提高。

“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从而真正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胡卫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

因此,胡卫建议,加大专项投入,切实增强师资配置,加快各类优质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

雷鸣强则从进一步改善美育教育条件,增量提质方面提出建议。

他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各级政府要主动担责,多方筹措资金,提高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改善艺术教学器材和课外活动场地条件,实现保障条件的升级换代;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导文化部门、文化团体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办学,解决美育资源不足、活力不显等难题;学校要因校制宜,着眼“小而精”不求“大而全”,提高艺术器材的使用效率,在坚持育人导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实施“一校一品”“一校一特”。

郭文圣则建议探索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充实课后服务队伍;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学校与社会文体教育机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协作联系,通过志愿服务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校外体育、艺术、科技等专业人才到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