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井喷式增长,面临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就业门槛逐年抬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无疑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从毕业生自身的因素来说,最主要的是自身就业胜任力的不足,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
本期锦囊栏目,一起探讨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分析存在问题,寻找提升建议。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含义
斯宾塞在1993年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亦或是某领域的知识、认知和行为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能够被可靠地观察和测量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技能、个人特征都是胜任力,只有满足以下三个特点才能被认定为胜任力:
相对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郑晓明,2002)通俗来讲,可将大学生就业胜任力解释为大学生获得及从事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及素养。
新锦成研究院通过对大量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研究,研发出大学生通用就业胜任力模型,总结出三维度九项,包括诚信正直、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结果导向、团队协作、高效沟通、求知欲、创新思维、抗逆力。
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根据新锦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分析,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已连续三年下降。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职场现状:由稳定和安全转变为变化和竞争;由只效力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生从事多个职业;由终身有效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需要终身学习;由组织为个人负责转变为个体为自己负责。面对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亟需毕业生转变职业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胜任力及职场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就业胜任力提升建议
新锦成研究院调查发现,2022届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专业相关能力强”(28.30%),其次为“学历层次高”(16.82%),再次为“实践、实习经验丰富”(16.49%),前三项影响因素总共占比达到61.61%。在其他因素难以客观评估的情况下,毕业生普遍认为更高的学历、更多的实习实践经验,代表的是更好的能力素养。大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已成为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但现在,大多数毕业生自身具备的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取决于他们使用这些因素的方式,向用人单位展示资本,以及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毕业生如果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基于用人单位的需要积累就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就业胜任力,则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那么,如何快速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胜任力呢?
首先,建立科学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毕业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评价和体验一旦为实践所证实,被社会或他人认可,就会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形成一种就业观念。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支配着择业主体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行为。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合理的定位,并做出理性的选择。
其次,根据岗位的要求整合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里,劳动者被期望具有更大的职业流动性,这种流动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完成现有岗位任务的胜任力,还要有适应岗位迁移和就业方式不断变化的适应力。在校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自己的能力,确保拥有进入市场竞争的就业基础。
最后,通过实践拓展提高能力。参与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活动,去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展视野,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实力,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本期,我们一起分析、探讨了毕业生就业胜任力、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身就业胜任力提升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帮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下期,我们将通过就业胜任力视角来看高校就业工作如何开展。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寻找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来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