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人数还算比较正常,毕竟我们学校在珠三角地区还比较有名。”近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何老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想去北上广深工作。毕竟多拿一些‘技术技能证书’,机会可能会多一些,就能拓展一些新空间。”何老师表示。
无论是为了自身就业还是制造业市场人才需求缺口,“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正成为一些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些现象背后,还是要看本科毕业生从哪一类本科院校毕业。如果从进行通识教育的本科院校毕业,这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后可根据自己的就业需要,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但如果是从本来就进行职业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毕业,则表明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回归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生“回炉”不丢人
“我是本科毕业生,学的是中医方面,当时就想去北京闯一闯,但在大环境下,我前年在北京一家地产公司做了一名保安,维持着基本生存。现在辞职了,想再学一门技术,和中医相关的饮食健康。只要往前走,总会有机会的。”已回浙江的小牟目前正在咨询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希望年后就可以再“回炉”学习,“‘回炉’并不丢人,‘无事可做’才会觉得丢人。”
像小牟一样的毕业生并不少。
不仅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有“回炉”的本科生,一些与软件信息工程、铁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相关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受到一些毕业生的关注。
“我个人的感受是,这种‘回炉’现象会逐渐增加,一是市场需求,单就这些技术证书,在外面学习和在职业学校学习,价格是不同的,在职业学校相对会便宜些。二是就业前景,我们学校专科以及职高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学校一些专业的设置本身就是为珠三角一些知名制造业企业服务的,这些技能在学校就能学到。一些学科的本科生拥有学历,但缺少职业技术培训。在就业市场,同时拥有学历与技术,竞争力相对就大一些。”何老师表示。
除了本科生“回炉”,还有专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第一财经近期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已实现智能一体化操作的企业,其一线工人的学历以本科生居多,以技术见长的高中生、专科生则选择继续深造,取得更高学历。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相比2022年增加了82万人。同时,2023年全国高职学校毕业生81.9万人,截至2023年7月1日,全国已有2951所高职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共计就业559.7万人,就业率为98.34%。其中,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83%。整体来看,高职生的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与此同时,高技能人才缺口正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障碍。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40%,德国则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
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在此大背景下,无论是一些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还是职高、专科生继续学习,都是基于现实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动作为。
高校定位需明确
“回炉”与“深造”是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的合理选择,人们也开始关注,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高校教育该以什么为导向?
熊丙奇表示,高校的办学定位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进行通识教育,这些学校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另一类则是进行职业教育,这些院校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基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
前者毕业生如果选择就业,通常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职业化训练,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比如在发达国家,专业硕士就是为接受通识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提供职业化训练的职业教育,学习时间通常为一年或者一年半,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应该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却变为了‘职业培训所’,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培养,这会影响到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的地方本科院校却参照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办学,想办成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人才。这导致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熊丙奇表示,这也就产生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事实上,2014年,我国就已将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提上政策议程。当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转型方向与操作建议。
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势必存在诸多难题,比如地方高校的定位模糊、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
熊丙奇认为,这些本科院校要回归职业教育定位,除了对学生进行择业前的技能培训外,更要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