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本科毕业证的第4天,00后的刘振龙来到山西太原的一家职业学校准备“回炉”。
而与他有同样选择的,还有朱旺和李涛,他们不光有大学文凭,还有工作经历。
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他们,选择到技校“回炉”,主要因为对理想职业的追求普遍较高,所以与其找个不那么心仪的工作凑合干,他们宁可在职校里多学两年,至少还能多一技“傍身”。
对于本科生“回炉”上技校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受访的年轻人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选择更实用路径的求学,也算是大学生另辟蹊径的一种求职新方式。
01“回炉”:本科生
去技校再学习
3月4日,手拿汽车专用电位测试仪的刘振龙,正聚精会神地检修着一辆新能源汽车。
这是他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第二个学期,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白天实际操作练技能,晚间自习刷题、写作业、学理论。现在,每天围绕着“工学一体化”打转的生活他已经完全适应了。
闲暇之余,刘振龙顺手点开了他大学本科的同学群,昔日的同学们已很少在群里讨论问题,大家过着各自的生活,大学时代逐渐变得久远。
刘振龙在上大学时
2023年6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刘振龙做出了一个选择——报名进入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就读新能源汽车专业。
“你确定要去这个学校吗?职校和大学的生活差异很大,你能适应吗?”毕业前夕,妈妈走进刘振龙的房间问他。
刘振龙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准备好了。”
就这样,刘振龙放弃了聚光灯下的“主持梦”,再一次回到校园。
这一次,他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要学一门实用的技术。
刘振龙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彼时,他的本科同学都在考研、考公、找工作,不少同学去了电视台、报社实习。
刘振龙也想在专业范围内找工作,但一无所获,为此他焦虑了很久。
“虽然学的是播音主持,但我们班30名同学干传媒的也就三四个人。”刘振龙说。
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刘振龙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
一次,和妈妈聊天时,妈妈建议刘振龙去学门手艺。“其实我以前就有这个想法,又比较喜欢车,就想学学修车的技能。妈妈也尊重刘振龙的选择,觉得多学一门手艺也不错,没准就业也能容易些。”
很快,大学的辅导员和同学们就知道了刘振龙要去职校的事,短暂震惊后,每个人都表示“支持”,这让刘振龙觉得温暖。
和刚毕业就选择去职校“回炉”的刘振龙不同,1997年出生的朱旺,本科毕业后先是去部队历练了两年,因为特别喜欢炒菜,当兵时他主动申请分去了炊事班。
退伍后,朱旺来到北京大兴机场做了7个月的安检员。但很快他就觉得,做安检员并非自己的理想,他还是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于是决定系统学习。
2022年7月,他来到江苏徐州新东方烹饪职业培训学校,报名了行政总厨专业,学制一年。
朱旺在职校学习
除了刘振龙和朱旺,选择到职校“回炉”的还有32岁的前央企员工李涛。
李涛来自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本科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与朱旺相同,李涛也是在大学毕业时应征入伍,退伍后进入了中铁隧道局工作了3年。
在常人看来,央企的工作待遇不错,发展潜力也大,别人都羡慕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但李涛自己却觉得“无聊”。
在中铁工作时的李涛
李涛事事要强,就连兴趣爱好也要做到极致。大学期间他网球打得不错,游泳也突破了三级运动员水平,但他没有选择去当网球或游泳教练,因为他还有个更大的兴趣——当一名厨师。
思索再三后,他走进四川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也报名了行政总厨专业。
问起选择“回炉”的原因,刘振龙、朱旺和李涛给出的理由并不相同,他们有因为兴趣爱好的,有想换个职业赛道的,但三人的共识都是“一技在手,工作不愁”。
当兵的李涛
02 新世界:不一样的
课堂和同学
进入职校,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三位曾经的大学生“耳目一新”。
从技术到身心,习惯于高等教育的三人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适应职业教育。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校更注重实践,课堂上几乎是1:1模拟工作时的环境让学生在综合化情境中连续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职校学习的第二个星期,刘振龙就遭遇了一个“大坎”。
“阶段性考试时,考到了发动机的各种部件,老师的提问,我很多都没答出来。”看到身边比自己小的同学都能准确迅速地回答老师问题,刘振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让他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我动手能力太差了,理论知识没问题,但一开始实践,我就不行了。”刘振龙说,拿“开火花塞”来说,本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他就是没其他人扭得快,“车的机械结构,也得研究好长时间才能明白一点。”
“颓废了三四天,我觉得这样不行。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自己认输。”刘振龙说,后来他选择了“最笨”的解决办法:多练。“他们练一遍,我就练三遍、四遍……”
刘振龙本科毕业
相比学习,职校和本科在生活上的差异,一开始也让刘振龙难以适应。
“职校大部分的同学年龄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在管理体制上是半军事化管理,每次看到教导主任训话,都有一种回到中学的感觉。”
“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操,8点40开始上课,下午2点20分集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晚上还有晚自习。” 刘振龙表示,刚开学的那几天,他晚上经常睡不着。“寒窗苦读这么些年,最后还是要和初中生抢饭碗,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直接导致刘振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交到朋友。“他们觉得我很装。”大学的时候,刘振龙习惯上课前或课间休息时买一杯咖啡喝,但在职校同学的面前,这些成了“装”。
有些同学会用戏谑的语气“嘲讽”刘振龙,这让他很不舒服,他索性就不常待在宿舍,空余时间就“躲”出门,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回去。
不过,刘振龙也反省了自己。他觉得自己虽然人在职校,却没有真正让自己融入,他开始观察周围同学,试着和他们靠近,慢慢地,他开始逐渐适应职校的生活,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有次课堂上,大家都在拆零件,一个同学看到我不太熟练就耐心地帮助我,我一下就对他有了好感,后来接触下来才发现,他特别真诚。” 刘振龙说,这位同学初中毕业后就来到职校学习,“他会好奇我上大学的那些经历,我也好奇他的所思所想。交流中,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刘振龙在职校
刚进职校时,朱旺也有很多不适应,“学雕刻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雕牡丹花,其他同学很快能理解,我却手很笨,雕半天也不成形,偶尔还会把花瓣磕掉。”朱旺说,几次失败后,心情就开始烦躁,他一气之下直接把萝卜扔在了桌上。
和刘振龙的同学不同,朱旺的职校同学大部分已成年,他们中有退役的运动员、酒店小老板,还有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同学。
朱旺在后厨工作
相比之下,有过军旅经历还工作过3年的李涛,在职校的学习生活可谓游刃有余,心理适应期也更短。
2020年8月首次入校,2022年6月才离校,原本只想参加个短训班的李涛,因为兴趣浓厚,硬是把学时拉长到两年。
他在技校里,学习了包括炒菜、凉菜、卤菜、雕刻、面点、烘焙、火锅、西点在内的各种厨艺。
不仅如此,在校期间,他还一直担任着“行政总厨6班”的班长。
两年的学习下来,李涛获得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二级厨师、行政总厨、营养师等技能类证书,满满一摞证书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李涛获得的职业资格证
03 前途:转换
职业赛道的中途岛
如今,在职校上了一个学期的刘振龙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多理解。
没来职校上学前,刘振龙对职业教育的印象停留在——职业教育就是考不上高中学生的选择。生源差不说,老师水平也一般。
但实际并非如此,职校老师不仅技术好,还很有耐心。
“职校的老师们很多是从学徒做起的,他们能明白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恨不得把知道的全告诉你,责任感很强。”刘振龙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尽管如此,刘振龙依然觉得本科学历很重要,“求职的时候是敲门砖。‘回炉’并非走回头路,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深造。”
本科学习和职业学校学习侧重点各不相同,有学历,有技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
刘振龙在录节目
公开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学历与求职进展并不完全对等,大专和硕博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好于本科生。
报告认为,两方面因素导致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一是白领岗位在招聘时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则偏好技术型毕业生;二是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offer获得率较低。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要达到近3000万人。
“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能动手的人才,就业前景也不错,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本科生‘回炉’职校。”刘振龙说。
刘振龙告诉北青报记者,技术学成后,他要去汽修店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就准备自己开一家汽车服务店。
至此,这名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生已经完全换了职业赛道。
转换赛道后的刘振龙
2023年下半年,在职校学习了一年半的朱旺签约了苏宁凯悦酒店,开启了自己的厨师生涯。
大学时期,他的专业是农机应用,他并不喜欢,如果不是主动选择去做厨师,他可能就要硬着头皮去做文员或质检员的工作。
李涛的求职路径则更多元化,妈妈评价他“你把自己的人生过成心电图了”。
在职校学习了两年的他,仅仅干了3个月厨师,就又换了职业赛道——去远洋货轮上当水手。
他的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想去看一看。“等船员干不动了,再回来当厨师,手艺也不会荒废。”
李涛在海上
李涛说,自己接受了普通的高等教育也接受了职业教育,没有哪个更好,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永不止步!”
专家解读:“重学历轻技能”观念
正在年轻人中淡化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技术更新换代加快,要求毕业生不断学习新技能。本科生“回炉”上职校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从研究角度说,这是个好现象,劳动力供给结构应该和产业结构相匹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张家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研究显示,举办一所中职学校的成本大约是普通高中的5倍左右,但是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中职学校要么是普通高中转型而来,要么是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新建起来的,很多中职学校办学经费远低于普通高中,导致基础能力建设不足,加上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很难转变,职业学校招生状况一度很不理想。
张家勇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伴随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所以办学层次高不一定必然具有竞争优势,只有精准定位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家勇认为,部分普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根本没有竞争力。如今,更多家长和学生开始意识到,职业院校毕业并不一定低人一等,只要能够学到“真本领”,在就业市场就大有用武之地,“重学历轻技能”传统观念开始淡化。
张家勇告诉北青报记者,“回炉”职校的大学生,相比直接去读职校的同学,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是优势,而且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高。“如果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较好,找工作的时候会更有底气。”
中华职教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梦军也认为,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甚至是名校的学生又转学去学职业技术类的专业。从宏观的角度讲,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吴梦军介绍,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产业工人。
而据统计,我国技能人才目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说明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还有很大的缺口。
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也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了就业市场必须找到他适应的就业岗位,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就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现实面前,许多没有掌握技能的学生不得不去职业教育学校再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吴梦军认为,推进教育提质提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职业教育成为更多人的优先项,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人生的上升通道。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涂盛青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