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 鼓励一批城市接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上海报道

1月30日,由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发布。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显示,鼓励一批城市探索接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协同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城市,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数据分析、信息传播和协作交流优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

《报告》指出,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多方协作建立健全的资源共享机制,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相关部门、教育机构、企业及技术专家应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数字学习平台,以满足社会各界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投入,要进一步建设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支持,以促进教育资源、科研设施等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利用数字工具,以可理解的方式向公众共享其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促进知识的开放、交流和创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继续探索、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机制,借助数字平台,更有效促进行业内外的知识互通,实现以跨学科为手段的知识创新。此外,可商讨确立合理的激励措施乃至政策,鼓励更多个人和组织参与数字资源共享,进一步健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加速学习型社会建设。

《报告》指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或学术组织、高校、计算机专家等多元主体之间应统筹协同,形成合力,积极防控数字伦理风险。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数字伦理政策和标准,例如出台数据保护法规,保障个人隐私权;建立数字伦理审查机制,对数字产品和服务进行伦理评估;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遵循数字伦理原则等。

企业和开发者应自觉遵守数字伦理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建立有效的隐私保护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权益;消除算法歧视和偏见,确保算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供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数字伦理意识和素养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应加强数字伦理的研究和教育,培养具备数字伦理素养的人才。

《报告》建议,公众应提高数字伦理关注度和意识水平,关注个人隐私保护、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问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积极参与数字伦理相关活动和倡议,推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数字伦理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