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造就“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新工科创新学院揭牌

干细胞,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1月31日,为造就“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新工科重要增长极,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揭牌。

今年9月,复旦大学新工科拔尖人才班将招收首批本科生,实施“一人一策”,并接轨国际核心课程。

[全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面向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四大创新学院”将与学校已承接的三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互助互补,以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大创新学院”将联合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国家实验室等力量,以自主培养高水平新工科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和创新链加速机制,主动服务于国家、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

基于复旦大学“2+X”人才培养体系,“四大创新学院”将通过“一体”式人才培养,造就“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为“两翼”,通过“X”的多元发展路径,成为拔尖学生培养的“元动力”。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四大创新学院”在培养模式上还将全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升学生的科技写作等核心能力,推动长学制,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深化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四大创新学院”的特色]

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旨在构建产教融合的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平台。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兼顾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产业应用。学院将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由复旦大学牵头,长三角优势高校、龙头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协同创新和育人平台。

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将逐步形成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智能系统基础软件、鲁棒智能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方向,同时以AIforScience(科学智能)为导向,形成面向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交叉学科和专业方向。学院将打造大专业基础+大工程实践+大平台锻炼为特征的人才培养范式。

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旨在铸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生物医药工程教育体系,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的创新型人才。学院将构建以生物医药工程核心课程为主轴,以理科、工科和医学课程以及交叉创新课程为“两翼”的课程体系。还将积极推进学生在学期间进入医院、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实习,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旨在瞄准国际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新兴行业发展趋势为牵引,构建“技术创新和迭代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未来产品体系”的产教融合平台。学院将锤炼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构想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卓越发明家、工程科学家、实践工程师和产业领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