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学生最初接触国画专业的时候,能接触和理解到的知识基本在都是在技法层面上,比如:画的像不像,怎么画的像的问题?所以老师的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讲得太深奥,学生难以理解,不好实践,所以刚开始只能在技法层面上去带领学生入门。技法的掌握容易让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心,但是也容易让学生们对物象的塑造产生模式化、刻板化的现象,就像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缺乏自我个性的探索和表达。因此当技法的学习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一幅高级的国画作品,真正能打动人的并不是作者的技法,而是意境和境界。
2019珍禽时来图180x97生宣
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审美高级的画作里面,作者仿佛回到了观察物象的最原始的人性状态。就像我们欣赏很多魏晋、唐宋的画作,实际上我们不是被它的技法所吸引,而是是被它的意境所吸引。当学生一直沉浸在技法里面的时候,就好比如裁缝一直只沉浸在研究布料里面,而不是考虑如何利用好这块布料,去想象和设计衣服的款式、什么样的人适合穿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呈现什么样的气质等。
杨立奇工笔作品系列1
技法的学习是为了让大家能把物象塑造出来。当然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技法有时也阻碍你,你会有一个惯性的表达方式,它会僵化、模式化,一味的在炫技,会让大家无法再进步,到达更高的高度。实际上就像练武功一样,学习招式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把对方打倒,而不是在那表演,能翻几个跟头,怎么翻得好看,哪个动作打得好看,对吗?
杨立奇工笔作品系列2
关于临古,其实还是建议大家临一些相对来说共性比较强的画家,比如说陈淳、文征明、沈周等等。按照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向去学习,可以不用全部听老师的。我喜欢什么的风格,不能让大家也必须要和我一样喜欢什么风格。但是,如果要学习工笔画,我觉得还是要多看一些工笔画巅峰时期的作品,比如说宋元时期的作品。写意画可以去学习明清共性比较强的画家,不建议学习个性太强的画家,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探索。学习古人时,不是说完全去看他的技法,而是更多的去学习那个时期的审美高度、画面的气息和画面的意境上的这种营造。到了明清之后,很多是师傅传授徒弟的那种教学方式,僵化了,实际上很多技法表达方式需要自己去感受的。我们看一些岩壁画,唐、甚至唐之前,但那时候没有太多师傅教徒弟的技法与笔法的学习总结,就是画家内心最天真、质朴的一种表达和对物象的塑造,却很耐人寻味。
杨立奇作品(小写意系列)1
杨立奇作品(小写意系列)2
你们看,很多作品它的气息拙拙的,但却很耐看,是人性最纯真质朴、直接、感性的表达。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技法层面束缚得过多、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就会僵化。另一方面,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因为教学的时候难免就会给学生灌输很多的概念和老师自己个人的主观思想在里面。如果学生顺着老师的很多的想法去走,他就很难进行自我的探索和表达、形成个人风格。如果我总是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去画什么、要去临什么,实际上学生并不一定遵循自己内心。我希望大家要学会探索自己的内心,去倾听和思考内心的声音,去找到自己,去做自己。审美是不断改变、循序渐进螺旋式提升的过程,我们都要经历。因为模仿别人的作品,永远只能是仿一个表象,仿不到它的内在。
杨立奇工笔作品(清赏系列)1
与此同时,练书法也是大家画画时间之外的必修课。最起码能加强你的控笔能力,让你的用笔更灵活。就像学武功要不要练扎马步?练了,你下盘能稳,人家踢你一脚的时候你站得住受得住是吧?
杨立奇工笔作品(清赏系列)2
关于“笔法”方面,笔法也是为塑造画面而服务的,需要学习和掌握基础的控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但不可执着于研究画面中的“笔法”。就像凿一块石头,有的人用刀削法,有的人是慢慢磨的,比如一块古玉,古代的玉匠有的是用驮慢慢的去驮的,他怎么去制式,讲究一个规制,古人他很多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用竹片或者铁片去搓。咱们不能说这种最原始、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做出来的玉就不好。对“笔法”的追求和执着,一旦教条了以后,它就会千篇一律,所有的人都那样画,作品看上去重复性就会太强。但有时候,如果你不执着于追求“笔法”,作品的表达有时反而可能会更耐看。一个画家的绘画风格,什么时候最耐看?就是他在走向他自己的时候、趋于成熟的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他相对比较青涩,遵循自我内心的声音,在不断的试探调整、自我探索,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最好的。一旦形成了一种套路之后,虽然作品看上去很完整、很成熟,但是却又缺少了那份纯真与青涩。
杨立奇工笔作品(清赏系列)3
杨立奇工笔作品(设色系列)1
杨立奇工笔作品(设色系列)2
艺术家简介
杨立奇(杨晓奇)
1979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现在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市政协委员;
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主席;
江苏梓鋆书画院副院长;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