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是,教育应该具备文化科学素养培养+劳动技能培养+道德塑造的功能。但是目前的教育因为刷题应试模式的存在,所以导致了很多二本大学生除了会做题,知道点教科书里面的东西以外,并不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同时,由于大学教育的内容相对过时,因此在劳动技能培养方面也约等于没有。而道德塑造更是不存在——反倒是很多心术不正之徒由此诞生。
比如在过去的2023年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体力劳动者的薪酬确实高了。比如有的大工日薪水平可以达到1000元每天。而这个现象,在二本毕业生圈子里,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1、依旧有优越感的二本毕业生
对于很多大工可以做到日薪一千的情况,部分二本毕业生依旧觉得不以为然。有的觉得自己读了二本,是全宇宙最稀缺的人才,是人中龙凤,甚至是天才,因此对于日薪一千的情况,自己只要稍微努力也能轻松做到。而且工人都得从事体力劳动,但二本毕业生不用。并且二本毕业生有五险一金,是人上人,而工人没有这个福利待遇。此外,二本毕业生生下来就是要进入管理层或者领导层的。
当然,如果现在是1990年代,读个普本的大学生这么想倒也无可厚非,毕竟那个年代能读大专都比现在读博士的稀缺度大。但是,现在2024年了,2024年的二本,稀缺度方面也就和2000年的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区别在于,2000年的初中毕业生可没觉得自己是什么天之骄子,一等一的人才,反倒是现在的二本生,忘了自己是哪个坑里的蛆了。
2、对于体力劳动者的痛恨
当然,也有一部分二本毕业生和家长承认了一个不愿意承认的现实:那就是按照目前的工资和物价情况来说,99%的二本毕业生幻想日薪过千是不现实的事情。因为很简单:那就是供求关系问题——现在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二本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二本毕业生自我感觉自己比大专生,比中专生学历有优越感。但是需要学历的岗位,完全可以被双非一本及以上的学历群体满足,甚至单就这个基数来看,大学生都供大于求,因此轮不到二本来丢人现眼。
于是二本毕业生开始对体力劳动者有了痛恨心理:凭什么体力劳动者日薪过千?如果体力劳动者比二本毕业生薪酬高,那二本毕业生的大学不是白读了么?就这样,因为二本学历,太多普通家庭的草根群体,成了玻璃心群体,更成了红眼病群体。非但他们不能够认清自己的实际地位,反倒是有了心术不正的迹象。
其实,供求关系是很简单的道理,没上过几天学的卢克文多少都知道供求关系,要知道,卢克文也就中专文凭,还在电子厂打过工,但即便如此,卢克文也知道供求关系。但是,广大的二本毕业生却意识不到。
看来,00后的二本,的确不如80后的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