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这群大学生, 把特色教育带到崇明!

一名小学生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只“鸡”,随即摆动双手、扭动身体跳起了舞,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另一名小朋友则立即举手,起身后答道:“闻鸡起舞!”“哇,对了!”引起一阵欢呼。这是发生在今年崇明爱心寒托班课堂上的一幕。这节课叫做《趣味心理小游戏》,授课老师沈喆哲是上海师范大学“乐与童行”爱心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成员。她告诉记者:“这种‘你画我猜’的课堂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反应能力。”

沈喆哲在崇明爱心寒托班上进行授课

“爱心学校”是上海师范大学延续多年的品牌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下半年,为了反哺家乡,让更多崇明孩子得到趣味、有创意的教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崇明籍大二学生余乐怡发起了“乐与童行”爱心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招募,130名上师大在读学生加入了该项目,其中有不少都是崇明籍大学生,他们通过设计创意课程、拍摄视频微课,把精彩的特色教育带到了崇明。‍

回乡带教寒托班

“乐与童行”活动发起后,余乐怡便一直寻找在崇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2024年1月,上海要开办首个“爱心寒托班”的消息引起了余乐怡的注意,她立即与崇明寒托班的主办单位团区委取得联系,表达想要组织崇明籍大学生组团担任寒托班教师的想法。这个点子得到了团区委的认可,随后,余乐怡递交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策划书,并顺利通过审核,27名“乐与童行”的崇明籍大学生成为了崇明寒托班教师。

余乐怡在授课

为了让崇明孩子度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寒假,“乐与童行”团队的大学生们精心设计课程,最终,团区委从团队提供的数十个课程中筛选出十个课程,涵盖诗词、民俗、天文等内容。这些课程形象生动,兼具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孩子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施逸佳的课程《跟着诗词去旅行》,没有枯燥地讲解诗词的含义,而是将诗人作诗时的背景以及相关历史、趣味故事等贯穿其中,语言生动,注重互动,深受学生喜爱。“我喜欢施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有趣,课堂上很开心,还可以学到知识。”崇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施予皓告诉记者。据悉,“乐与童行”团队的大学生共为本次崇明寒托班的孩子带来120节课。

公益“微课”传播传统文化

除去27名寒托班教师,“乐与童行”的其他成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在余乐怡的组织下,多人分组录制完成线上视频“微课”。课程主题为“丝绸之路”系列跨学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地理三大板块,每个视频时长约10分钟。

以余乐怡主讲的视频为例。她以历史脉络为引,配以视频,从历史背景、中文意蕴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杜甫的两首古诗,期间引导观众发散思维,进一步深剖诗中意象,通过生动的讲述,让观众深入了解诗人与作品的思想情感与深刻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我们力求在生动通俗的讲述中,达到传播的目的,从而让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余乐怡介绍。

截至目前,“乐与童行”团队已经完成32个视频“微课”的录制。余乐怡与区图书馆进行对接,将该系列课程公益赠予区图书馆,所有课程已通过审核,未来或用于线上公益教学。“这些课程内容非常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创造性转化,以这样紧跟时代步伐的方式呈现出来,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社会责任感,用于线上教学,应该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名崇明小囡,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家乡做点事,觉得非常骄傲和荣幸。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余乐怡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