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能够具有市场,让很多家长和孩子乐此不疲,甚至很多学校老师也持默许,甚至引导的态度,就在于培训班本质,是以教学为载体实现最大化盈利,而不是课内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培训班往往更能投其所好,并让很多家长产生课内不教课外教,培训比课内学习更有效的认知。
课内教学注重思维能力的引导和提升,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阶段性成绩体现是为了暴露问题,知识体系建立和思维力提升才是追求关键,但这个过程需要突破思维舒适区,学生学习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更大。
培训班则投学生和家长所好,方法就是直接放弃思维能力的提升,以长期的自主学习能力换当前的成绩。
对于孩子而言,不需要再突破思维舒适区,直接背模型套用,学习很轻松,给家长的反馈,就是培训班学习更轻松,更多学习技巧学校不讲,而家长得到不仅是孩子的反馈,同样也有成绩上的表现。
但老师是否真的因为能力不足,或者有所保留,才不去讲解各类做题模型?
并不是,学校在阶段性教学中,并不是成绩至上,不是老师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做题技巧,而是老师不可能以去思维化的模式去教学生,课内教学要求是让孩子不仅知其所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孩子去培训班,就可以获得成绩提升。
学生觉得培训很轻松,家长看到分数提升,就可以达成让家长持续续费的目的,随着时间推移,缺乏思维提升的套模型的培训模式,越来越效果不明显,而由于自主思维能力未能提升,使得其对于培训依赖性更强。